[发明专利]一种GPS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1000.2 | 申请日: | 201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8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徐谷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谷来 |
主分类号: | G01C21/34 | 分类号: | G01C21/34;G01S19/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胡朝阳;孙洁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gps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导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GPS设备。
背景技术
伴随着中国经济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在由原来的“自行车王国”转变为“汽车王国”。今年10月底,第1000万辆汽车在长春下线。意味着中国的汽车产销量达到1000万,中国汽车市场已成功超越欧美,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据有关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8亿辆。其中,汽车近7千万辆,其中汽车驾驶人1.3亿人。并且,汽车私人拥有率逐步提高。2009年上半年,私人汽车4600万辆,占汽车保有量的66.42%,比2008年底上升1.8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96个百分点。
汽车社会的到来,必然使得人们的出行欲望进一步“高昂”,类似平常闲暇或周末两天开车到邻近城市游玩,访亲探友变得普通平常。显然,当面对一个与自己熟悉环境完全陌生的城市,导航成为车主们的“刚需”。可以肯定汽车的普及必然使得现今的GPS导航仪的使用进一步得到普及。事实上,我们注意到,除了道路导航,初到陌生地的车主们还需要有一种导航——“生活导航”,即在陌生城市中,哪里可供吃喝玩乐,哪处是该城市的来客必访之“胜地”,该地知名“土产品”是什么?在哪里可以购买到......
从长远战略看:每一个汽车拥有者几乎都需要一个导航仪,而他们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具有购买力和消费需求的群体,是众多酒店、商场等服务行业竞相争夺的消费群体。汽车拥有者逐步将成为社会的主流消费群。高达1.3亿的汽车驾驶者所覆盖的消费网络,成为各商家商业竞争的必争之地。
目前的GPS一般只具有地图导航的功能,并不提供使用者生活导航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供生活导航信息的GPS设备。
为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GPS设备,其包括一交通导航模块,其还包括一生活导航模块,所述生活导航模块中设有与交通地图中地理位置相应的生活信息,所述生活导航模块与所述交通导航模块建立关联,以便于在每一个新的地理位置提示当地的生活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GPS设备中具有生活导航模块,可为用户在出行的途中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时提示当地的生活信息,极大的方便了用户在外出行时的生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GPS设备的使用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GPS设备,除了包括一交通导航模块外,还包括一生活导航模块。所述交通导航模块中设置有关于交通地图的信息,用于提示用户的地理位置及行车路线。所述生活导航模块中设有与交通地图中地理位置相应的生活信息,用于提示每一地理位置的生活信息。所述生活导航模块与所述交通导航模块建立关联,以便于在每一个新的地理位置提示当地的生活信息。所述生活信息包括酒店信息、饭店信息、旅游信息、娱乐信息、消费信息、商品信息等。
所述生活信息可以为预先收集的某地的酒店信息、饭店信息、旅游信息、娱乐信息、消费信息、商品信息等,并将其做成简略的文本、语音介绍信息植入所述生活导航模块,也可将其做成补丁的方式供用户下载使用。
图1为本发明的GPS设备的使用流程图。在用户开启GPS设备的同时,GPS设备会询问是否需要“生活导航”信息,让其通过触屏功能或语音识别功能回答需要或否。若驾驶者需要“生活导航”信息,则同时开启交通导航模块和生活导航模块,为其提供在行驶中的相应“交通、生活导航”内容。否则只开启交通导航模块,提供交通导航信息。
同时开启交通导航模块和生活导航模块时,每到一个新的地方,GPS设备通过语音对当地的生活信息做简略介绍,同时语音提示是否需要作进一步了解详细信息,若需要,则提供进一步信息,同时导航地图上也将显示该地点在地图上的点击位置,驾驶者通过点击,可直接将导航目的地更改到感兴趣的新目的地。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GPS设备中具有生活导航模块,可为用户在出行的途中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时提示当地的生活信息,极大的方便了用户在外出行时的生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谷来,未经徐谷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10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