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菱鲆细菌性疾病的多效中草药复方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100782.8 申请日: 2010-01-26
公开(公告)号: CN101744924A 公开(公告)日: 2010-06-23
发明(设计)人: 王印庚;任海;张正;陈霞;廖梅杰;荣小军;曲江波;翟介明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主分类号: A61K36/756 分类号: A61K36/756;A61P31/04
代理公司: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代理人: 袁和善
地址: 266071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大菱鲆 细菌 性疾病 中草药 复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防治大菱鲆重要细菌性疾病的专用中草药,是在养殖条件下针对近年来大菱鲆主要细菌性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中草药复方。

背景技术:

大菱鲆以其容易饲养、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等优点,迅速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性产业,每年直接的经济效益达40多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随着养殖产业的无序扩大和不规范化运作,导致疾病频繁发生。疾病产生后,盲目使用抗生素现象普遍存在,以致出现药残,影响产品质量安全。2006年11月,“大菱鲆药残事件”导致大菱鲆产业跌入低谷。该事件使广大养殖业者蒙受了极大地经济损失,同时也认识到抗生素的负面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率先对大菱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养殖大菱鲆已有10余种明显的疾病症状。其中腹水病、肠炎病、烂鳍病、红底板病等细菌性疾病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致病性强,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表一)。细菌性疾病是大菱鲆养殖的主要疾病,抗生素自然成为养殖户的主要防病药物,其药残和水产品的质量问题也十分严峻。因此开发安全低毒、绿色高效的替代药物迫在眉睫。

在本发明形成之前,没有见有关中草药防治大菱鲆细菌性疾病的详细报道。

表一:养殖大菱鲆主要细菌性疾病及其致病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草药复方,能够治疗如爱德华氏菌、大菱鲆弧菌、鲨鱼弧菌、溶藻弧菌和鳗弧菌的大菱鲆细菌性疾病,并对这些细菌性疾病具有预防效果。通过使用该药物可显著提高养殖大菱鲆的抗病力和存活率,保障养殖生产的稳定性。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药物成分及配比为:药物成分为黄柏、连翘、丁香、柴胡、甘草;草药粒度为200目,药物按照重量配比为:2∶1∶1∶1∶1。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对比其特点是:

1、本发明可做到“一剂多效”,同时可治疗腹水病、肠炎病、红体病、烂鳍病多种细菌性疾病。

2、本发明对苗期和成鱼都可以使用,治愈率可达到80%以上,预防和治疗效果显著。

3、本发明纯中草药制剂,绿色高效、无残留,可减少和替代抗生素的使用,对提高水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4、本发明成本低、使用方便、效果良好,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中草药不同添加量对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图;

图2:中草药不同添加量对溶菌酶的影响:

图3:投喂不同添加量的中草药对酸性磷酸酶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是通过实例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的配方和使用方法:

本发明是按如下技术方案做出的:阐明流行病学特征,分离纯化病原、人工感染试验确定致病原;经过药效学试验,优选组合配方,大菱鲆免疫指标检验,临床试验及其治愈率检验等过程。

本配方实现的流程是:筛选配方和配比→实验中草药对大菱鲆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中草药临床试验→使用方法。

1、配方和配比筛选:

本配方主要是针对大菱鲆的常见致病菌,如大菱鲆弧菌、爱德华氏菌、鲨鱼弧菌、鳗弧菌和溶藻弧菌,筛选具有抑制或杀灭效果的中草药配方,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其方法是:将鱼腥草、黄芪、甘草、连翘、龙胆草、金银花、板兰根、栀子、黄连、黄芩、黄柏、大黄、大青叶、穿心莲、五倍子、柴胡、五加皮、茯苓、乌梅、白头翁、石榴皮、牛膝、党参、地丁草、秦皮、乳香、没药、丁香、红藤和杜仲35种中草药与上述分离的致病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初选抑菌效果良好的单方。经过不同配伍,通过体外抑菌效果验证(表二)和临床试验,最终得到最佳配方。

通过单方筛选出对大菱鲆主要致病菌有较好抑菌效果且符合配伍要求的5种单方中草药:分别是黄柏、连翘、丁香、柴胡、甘草。根据正交实验和中药配伍原则进行中草药配比,得到体外抑菌最佳配伍是2∶1∶1∶1∶1,其复方对上述五种大菱鲆主要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草药粒度200目。

表二复方中草药对5种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中草药药液原始浓度为0.2g/ml,表中1/20、1/40......分别代表中草药原药液稀释4倍,8倍,“+”表示该浓度下未生长细菌,“-”表示该浓度下生长了细菌。

2、中草药对大菱鲆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07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