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极天线及具有该单极天线的移动通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042732.9 | 申请日: | 2010-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9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林少媞;徐甫;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24;H01Q9/3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张明;井晓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极 天线 具有 移动 通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及通信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单极天线及具有该 单极天线的移动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越来越朝向小型化、宽频带、多天线发展,尤其是3G 时代的到来,对天线的频带宽度要求也更高,要求天线的低频带宽从 850MHz-960MHz,高频带宽从1710MHz-2170MHz。
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的一种单极天线,包括由在一电路板100’上 蚀刻形成的接地部10’,与接地部10’并列设置的耦合部11’以及自耦合 部11’同侧的不同部位延伸出的第一辐射体12’和第二辐射体13’,所述 接地部10’上设置有接地点101’,所述耦合部11’的一例设置有信号馈入 部102’。该单极天线接收的低频带宽为880MHz-960MHz、高频带宽为 1710-1880MHz。如此,相对于现有的单极天线所接收信号的带宽,3G 时代使用的天线的高频带宽需要在现有带宽的基础上扩展290MHz,而 现有的单极天线无法满足3G产品的频带要求。
而且传统的小天线理论认为,天线的相对带宽要求达到5%~8%。但 是根据上述3G手机工作频段的要求,3G手机在低频段要求天线的相对 带宽达到15%,高频段相对带宽达到23%,远远超过传统小天线理论所 论述的理论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单极天线及具有该单极天 线的移动通信装置,能增加频带宽同时能提高天线增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单 极天线,包括耦合部、与所述耦合部相对设置的接地部、第一辐射体、 第二辐射体以及第三辐射体,所述第一辐射体包括由所述耦合部的一侧 延伸出的第一天线部,所述第二辐射体包括由所述耦合部的一侧延伸出 的第二天线部,所述第一天线部与所述第二天线部自所述耦合部同侧的 不同部位延伸出,所述第一天线部与第二天线部之间具有第一缝隙,所 述第三辐射体自所述接地部的一侧并朝向所述第二天线部延伸出,所述 第三辐射体与耦合部、第二天线体之间具有第二缝隙。
其中,所述第三辐射体具有从所述接地部一侧竖直延伸出的第一辐 射部以及由所述第一辐射部末端朝向所述第二天线部水平延伸出的第 二辐射部,所述第二缝隙的宽度在0.3mm~1mm之间。
其中,所述耦合部与接地部之间具有所述第三缝隙,所述第二缝隙 呈L形,所述第二缝隙与所述第三缝隙的一端贯通。
其中,所述第一天线部包括由所述耦合部一侧水平延伸出的第一辐 射横条以及由所述第一辐射横条的末端水平延伸出的第二辐射横条。
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横条的纵向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辐射横条的纵向 宽度。
其中,所述第二天线部包括由所述耦合部一侧水平延伸出的第三辐 射横条、由所述第三辐射横条末端竖直向下延伸出的第一辐射纵条、由 所述第一辐射纵条末端水平延伸出的第四辐射横条、由所述第四辐射横 条末端竖直向上延伸的第二辐射纵条以及由第二辐射纵条末端朝靠近 耦合部方向水平延伸出的第五辐射横条,所述第三辐射横条、第一辐射 纵条、第四辐射横条、第二辐射纵条以及第五辐射横条形成一空腔,所 述第一天线部位于空腔中。
其中,所述接地部包括与所述耦合部并列设置的第一接地部以及由 所述第一接地部的一侧弯折向上延伸出的第二接地部,所述第一接地部 与所述第二接地部之间具有第四间隙。
其中,所述第二接地部呈L形,所述第一接地部的一端具有接地点。
其中,所述耦合部呈L形,所述耦合部的一端设置有馈电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通信装置,包括单极天线,所述单极天线包括 耦合部、与所述耦合部相对设置的接地部、第一辐射体、第二辐射体以 及第三辐射体,所述第一辐射体包括由所述耦合部的一侧延伸出的第一 天线部,所述第二辐射体包括由所述耦合部的一侧延伸出的第二天线 部,所述第一天线部与所述第二天线部自所述耦合部同侧的不同部位延 伸出,所述第一天线部与第二天线部之间具有第一缝隙,所述第三辐射 体自所述接地部的一侧并朝向所述第二天线部延伸出,所述第三辐射体 与耦合部、第二天线体之间具有第二缝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427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