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干漆提取物及其作为有效成份的抗癌药物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039173.6 | 申请日: | 2010-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2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程永现;吕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K36/22 | 分类号: | A61K36/22;A61P35/00;A61P35/02 | 
| 代理公司: | 云南协立专利事务所 53108 | 代理人: | 马晓青 | 
| 地址: | 650204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提取物 及其 作为 有效 成份 抗癌 药物 | ||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药物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以干漆为主要有效成份制备的药物制剂,及其在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恶性疾病之一,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全球超过750万人死于癌症,有超过1200多万个癌症病例被确诊。随着全球人口增长,预计2050年,癌症致死病例和新确诊病例将分别增至1750万和2700万。我国每年癌症的发病人数约为200万,死亡人数超过140万。癌症已成为我国各类疾病的死因之首,且发病率有猛增和年轻化趋势。目前化学药物仍然是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过去几年中,世界抗肿瘤药物市场一直都在增长,美国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总销售额为240亿美元,2007年猛增至396亿美元。虽然抗癌药物不断地被发现,但至今仍然没有一种有效药物可以征服癌症,而且随着新型癌症和抗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迫使人们努力寻找新型抗癌药物和新的治疗策略。纵观1981年到2002年期间世界上开发的新化学药物来看,约有60%的抗癌药物直接或间接来自天然产物(J Nat Prod,2003,66:1022-1237),表明自然界已经成为全球寻找抗癌药物的重要源泉。近年来,喜树碱,长春新碱,三尖杉酯碱,紫杉醇,Epothilone等分别被发现,标志着抗癌药物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紫杉醇的问世被誉为是世界抗肿瘤药物研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中草药,1997,28(增刊):1-5)。
癌症被称为恶性肿瘤,属于毒邪,其发病特点之一是病势凶猛,变化迅速,死亡率高。在各种对付癌症的策略中,“以毒攻毒”被认为是治疗癌症的有效办法之一。砒霜是众所周知的毒剧中药,但因为其中的三氧化二砷能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并能协同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新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而震惊世界,成为国际上治疗这种类型白血病时的首选药物(Blood,1996,88:1052-1061;Proc Natl AcadSci U S A,2009,doi:10.1073/pnas.0813280106)。雄黄也是有毒中药,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复方黄黛片中硫化砷能直接作用于癌蛋白,通过诱导其降解,从根本上逆转癌细胞的疯长,促使其分化成熟(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08,105,4826-4831);最近的研究还显示硫化砷能激活蛋白泛素化等通路,并导致癌蛋白降解,协同伊马替尼阻断细胞周期,激活细胞程序化死亡通路,这一研究发现得到了科学界的承认,并使得硫化砷正在受到世界的关注(Proc NatlAcad Sci U S A,2009,106:3378-3383)。鬼臼毒素为有毒中药八角莲的主要成分之一,因为其抗癌作用显著,其衍生物的制备和化学合成工作吸引了世界众多科学家的参与(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6,1:6-9)。斑蝥素是我国传统毒性中药斑蝥的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斑蝥素是丝氨酸和苏氨酸的抑制剂,这两种氨基酸在细胞增殖和分化等活动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我国已经将斑蝥素作为抗肝癌和食管癌的重要药物应用到了临床实践(Bioorg MedChem,2007,15:6126-613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29:1470-1474)。蟾酥为有毒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干燥分泌物,主要含有甾类化合物,其中的华蟾毒精和羟基华蟾毒精临床用于强心和治疗癌症,效果明显(动物活性成分化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518-1542)。有临床报道瑞香狼毒对于肺癌、肝癌等治疗有效,中国和日本学者曾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系列抗肿瘤活性二萜成分(中华肿瘤杂志,1995,17:24-26)。纵观目前西医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肿瘤化疗药物,可以看出其中大部分都是含有剧烈毒性的药物,然而也正是这些剧毒药物挽救了世界上数以百万计的癌症病人。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化疗药物的毒性与其疗效成正比,其毒性越大疗效也越好,所以,化疗药物治疗肿瘤的最重要机理之一是其细胞毒作用。我国古代早就有运用毒剧中药治疗疑难病(包括肿瘤)的丰富经验,如《医学问答》指出,“药之治病,无非以毒拔毒,以毒攻毒”,且有“大毒大效,小毒小效,无毒无效”的论述,中国医圣张仲景更是开创了毒剧中药治疗顽症的先河。因此“以毒攻毒”在我国历代均有其理论和实践基础,“以毒攻毒”也成为肿瘤治疗中重要和公认策略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391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