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维模型的骨架提取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034546.0 | 申请日: | 201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1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进;罗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10008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 模型 骨架 提取 方法 装置 | ||
1.一种三维模型的骨架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 骤:
1)计算三维模型上每个点的曲率,根据所述曲率提取所述三 维模型的关键点;
2)计算所述三维模型上每个点到每个所述关键点的测地距 离,根据所述测地距离中的最小值得到所述三维模型上每个点的 高度值;
3)根据所述高度值将所述三维模型划分为L个高度区间,每 个所述高度区间对应一个结点,相邻的两个所述高度区间中的所 述结点之间存在一条连线,由所述结点和所述连线组成所述三维 模型的骨架;
其中,步骤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1)计算三维模型上每个点的曲率, 根据所述曲率计算所述三维模型每个点的显著值;
12)由所述显著值大于预设的阈值的点组成显著点集;
13)提取所述显著点集中的凸点,并对所述凸点进行聚类;
14)提取聚类后的每一凸点类中所述显著值最大的点为关键 点;
其中,步骤11)包括:
计算所述三维模型每个点的两个主曲率k1和k2,并计算平均曲 率avg(v)为
根据所述avg(v)计算所述三维模型每个点在尺度空间σi中的曲 率C(v,σi)为其中,N(v,2σi) 为点v在尺度空间σi中的邻域,并计算所述三维模型每个点在尺度 空间σi中的显著值S(v,σi)为S(v,σi)=|C(v,σi)-C(v,2σi)|;
根据所述S(v,σi)计算所述三维模型每个点的显著值S(v)为 其中,Mi为对应尺度空间σi中所述三维模 型的最大显著值,为对应尺度空间σi中所述三维模型上除Mi以 外的局部极大值点的显著值的平均和,所述局部极大值点为显著 值在邻域N(v,2σi)内最大的点;
其中,步骤13)包括:提取所述显著点集中两个主曲率均大于零 的点为凸点;
根据所述凸点的连通性划分连通区域;
并将每个所述连通区域中到其它所述凸点的测地距离之和最 小的凸点设为代表所述连通区域的代表点;
采用K-中心点聚类算法对所述代表点进行聚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架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得到三维模型上每个点的高度值包括:
将所述三维模型上每个点v到每个关键点的测地距离值d(v)设 为无穷大,将每个所述关键点到自身的测地距离值d(v)设为0,并 将所有点加入列表List中;
对于所述List中d(v)最小的点v,点v1与所述点v之间有长度 为length(v,v1)的连接边,如果d(v)+length(v,v1)<d(v1),则将所述点v1的 测地距离值d(v1)更新为d(v1)=d(v)+length(v,v1),更新完所有与所述点 v有连接边的点v1之后,将所述点v从所述List中删除;
重复进行所述更新步骤,直至所述List为空,从而得到所述 三维模型上每个点的测地距离d(v)的最小值,将所述最小值设为所 述三维模型上每个点的高度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架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组成三维模型的骨架包括:
将高度值区间[min,max]等分成L份,得到量化高度值 其中,min为所述高度值的最小值, max为所述高度值的最大值;
根据所述量化高度值hi得到等势线,以得到高度区间序列 {[hi-1,hi]},i=1,...,L,从而将所述三维模型划分为与所述高度区间对应 的三角片集,每个所述三角片集对应一个结点,相邻的两个所述 三角片集中的所述结点之间存在一条连线,由所述结点和所述连 线组成所述三维模型的骨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3454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