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中医脉诊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034524.4 | 申请日: | 2010-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3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 发明(设计)人: | 姜岩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方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5/02 | 分类号: | A61B5/02;A61B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 地址: | 10004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中医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医脉诊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中医脉诊系统。
背景技术
中医脉诊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一项诊断方法,但由于“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长期以来影响着脉学的客观化和科学化的发展。在探索传统的寸、关、尺三部诊脉方面,通过临床测试发现寸口脉分配脏腑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对非平稳随机信号获取、分析、识别理论和技术的缺陷与不足。
现有技术中,中医脉诊系统采用单点采集脉象,采用小波变换、模式识别系统对信号进行处理,来弥补对非平稳随机信号获取、分析、识别理论和技术的缺陷与不足。
如图1所示,其对脉搏信号处理过程是:应用传感器把脉搏信号转化成电信号,采用默认阈值对信号进行消噪处理,利用小波变换提取脉象的特征参数,再对脉象特征值进一步神经网络优化、模识识别,并查询调用数据库,最终在触摸屏上显示诊断结果。
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点:
单点采集脉象不能模仿人手指立体曲面的真实形状,因此丢失部分疾病信息;另外,单点医用脉搏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十分微弱,容易受到干扰信号的影响,脉搏信号经压力传感器到A/D转换一系列处理过程,采集的准确率将大大降低,又因为小波变换、模式识别、神经网络优化、及专家系统等运算复杂,系统的运算速度和精度较低,很难达到实时性、准确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时、准确实现诊脉的智能中医脉诊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智能中医脉诊系统,包括由多个微桥传感器标准单元布置成的微桥传感器阵列,所述微桥传感器阵列中,相邻两个微桥传感器标准单元之间的距离自中心向边缘呈指数型分布。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所述的智能中医脉诊系统,由于包括由多个微桥传感器标准单元布置成的微桥传感器阵列,所述微桥传感器阵列中,相邻两个微桥传感器标准单元之间的距离自中心向边缘呈指数型分布。符合实际脉搏信号强度分布是中间强而且密集,而边缘弱而且稀疏,且信号传输符合一定的指数规律的特点,能实时、准确实现中医诊脉。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医脉诊系统的信号处理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中阵列式微桥传感器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读出电路的具体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图4为本发明中主控芯片的具体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中主控芯片内部总线的具体实施例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智能中医脉诊系统,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包括由多个微桥传感器标准单元布置成的微桥传感器阵列,所述微桥传感器阵列中,相邻两个微桥传感器标准单元之间的距离自中心向边缘呈指数型分布。
所述的指数型分布可以包括:
从所述微桥传感器阵列的中心向边缘数起,第一个微桥传感器标准单元距阵列中心的距离为20,第二个微桥传感器标准单元距第一个微桥传感器标准单元的距离为21,第三个微桥传感器标准单元距第二个微桥传感器标准单元的距离为22,第四个微桥传感器标准单元距第三个微桥传感器标准单元的距离为23,依次类推。
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指数型分布。
所述微桥传感器阵列可以为方形阵列或圆形阵列等。比如,采用8×8的方形阵列。
所述微桥传感器阵列连接有读出电路,所述读出电路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积分放大电路、采样保持电路、输出缓冲电路、多路传输电路、A/D转换电路等。
本发明的智能中医脉诊系统包括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包括一颗核心处理器和多颗协处理器,所述协处理器通过内部总线与核心处理器交互信息。
比如,所述协处理器有4颗,分别用于实现以下数据处理:
小波变换、模识识别、神经网络优化、专家系统。
所述内部总线可以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数据通道,多条通道中相邻通道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向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方工业大学,未经北方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345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