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羊腹泻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32434.1 | 申请日: | 201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3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李艳飞;刘衍芬;贾富勃;刘运枫;胡崇伟;李红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8945 | 分类号: | A61K36/8945;A61P1/12;A61K3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30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腹泻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兽药组合物,特别涉及的是一种治疗羊腹 泻组合物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羊腹泻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消化系统机能紊乱而引起 的羊的一种常见、多发的疾病。各种年龄的羊一年四季均可 发病,发病率高达30%左右,病死率可达20%左右,特别是 断奶前后的羔羊更易发病致死。通过病理剖检,寄生虫虫卵 检查、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 果表明,189只腹泻病死羊中,19%是轮状病毒感染,69%是 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魏氏梭菌、肠球菌等细菌感染所致, 其中有单一性感染,也有混合性感染。调查还发现,细菌感 染的病死羊只中78%混合寄生虫感染,9%混合病毒感染。
临床治疗羊腹泻习惯采用广谱高效抗生素类药物,但往 往在抑杀病原菌的同时也破坏了瘤胃中正常微生物菌群,致 使其机能紊乱,不仅疗效不理想而且还易引发许多前胃疾 病。长期应用抗生素还会导致各种耐药菌株不断增加,从而 干扰自身免疫作用的发挥,给临床治疗带来更大困难。另外, 广谱高效抗生素类药物对病毒感染和寄生虫感染所致的腹 泻根本不起作用。
尽管通过提高综合防制水平可以降低羊腹泻的发病率, 但由于其病因复杂,羊腹泻发病率仍然很高,仍是长期困扰 养殖户的疑难疾病,给养羊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 研制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中草药组方是防治该病的当 务之急。
国内对防治羊腹泻性疾病的中草药组方的研究刚刚起 步,罗金印等对羊痢康合剂临床防治羔羊痢疾的效果进行了 评估,证明其对羔羊痢疾治疗效果确切,但其合剂成分及生 产工艺均未公开,且对其他类型的羊腹泻病疗效不明确,因 而难以推广。刘占民等报道用中草药复方或单方治疗羊腹泻 症,收效很好,但是中药复方各成分配比尚未公开,单方制 剂对各种类型的羊腹泻症特别是混合感染所致的腹泻疗效 没有定论。石立锋报到用中药组方治疗羊肠毒血症效果显 著,但对其他类型的腹泻疗效不清。故研制开发治疗羊腹泻 症中药组合物对于养羊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旨在研究开发一种治疗羊腹泻的 组合物配方及其制备方法,达到大幅度提高羊腹泻治愈率, 且成本低廉、无毒副作用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组合物由以下原料及用 量配制:黄连5~10g、黄芩5~10g、黄柏5~10g、大黄3~ 6g、甘草3~6g、白头翁10~20g、乌梅6~9g、肉桂3~6g、 诃子3~6g、赤石脂3~6g、山药6~9g、马齿苋10~15g、 鱼腥草10~15g、山楂5~10g、青蒿5~10g、水200~250mL。 将配量中全部黄连、黄芩、黄柏、大黄、甘草、白头翁、乌 梅、肉桂、诃子、赤石脂、山药、马齿苋、鱼腥草、山楂、 青蒿混合制成300目以上的细微粉,加入温度为95~100℃ 的配量全部水量后,保温浸泡20~30分钟,搅拌均匀,得 到治疗羊腹泻的组合物。
该组合物取材广泛,成本低廉,安全有效,使用方便, 除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涩肠止泻、健脾益气功效外, 尚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恢复和提高胃的消化功能。
对患急慢性腹泻的绵羊、山羊、小尾寒羊采用该组合物 进行试验治疗,治愈千余头,治愈率达80%以上,且治愈后 不反复。用该组合物治疗收到了比较满意的疗效,因此该组 合物对于治疗羊腹泻、促进养羊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以本发明组合物与传统西药治疗对比实验说明本发明 的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药品本组合物(用本发明配方及方法自制),痢菌净、 病毒灵(均为市售药品)。
1.2实验动物
1.2.1试验用羊:辽宁省某绒山羊养殖场提供,该羊场2007年5 月发生腹泻疫情,先后共有98只绒山羊发病,发病羊2~6月龄不等, 病初精神沉郁,垂头弓背,采食量减少,随即腹泻,有的呈粥状,有 的呈水样,颜色有黄绿、灰白、黑褐色,并有恶臭味,多数病羊体温 升高到39.5℃,排粪呈里急后重,后期肛门失禁,腹痛,逐渐衰竭而 死亡,急性的多在一两天内死亡,有时无明显症状而死亡。根据细菌 分离鉴定、虫卵检查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结果确诊有53只为细菌感 染,24只有球虫感染,6只有轮状病毒感染,其中有多例是细菌、病 毒、寄生虫混合感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324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