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山葡萄酒中酒石酸降解菌的筛选方法及应用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030818.X | 申请日: | 2010-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5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文连奎;边忠博;赵薇;王治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G1/022;C12G1/10;C12R1/685;C12R1/865 |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王薇 |
| 地址: | 130118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葡萄酒 酒石酸 降解 筛选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山葡萄酒中酒石酸降解菌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降解山葡萄酒中酒石酸的有效菌为黑曲霉,具体的筛选方法如下:采集葡萄园土壤和生产酒石酸工厂附近的土壤的土样2g定量加到盛有100mL无菌生理盐水的三角瓶中,并加入8~12粒无菌玻璃珠(直径为3~5mm),充分振荡后静置,取上清液再分别加入到以浓度为2g/L的酒石酸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富集培养基中进行富集培养,培养条件为28℃,160r/min,摇床振荡培养,以72h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结束后,按照以上的操作,依次将所培养的菌液转接入新鲜的富集培养基中,同时酒石酸浓度由2g/L、4g/L、6g/L、8g/L逐渐递增到10g/L;再通过初筛和复筛后选出对酒石酸具有较好降酸效果的菌种黑曲霉;将筛选得到的降酸菌——黑曲霉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多次分离纯化后,挑取单菌落接入到YEPD斜面培养基上于28℃培养72h后4℃保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一种山葡萄酒中酒石酸降解菌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酸应用过程如下:
将山葡萄原料进行破碎后加入0.05%的果胶酶和100mg/L的SO2,浸汁12小时后用汁渣分离机进行分离压榨出汁,澄清后进行降酸发酵,在30~35℃条件下接入酒石酸降解菌——黑曲霉后再对葡萄汁进行澄清处理,酒精发酵是在20~25℃条件下接入酿酒酵母菌,酒精发酵结束后再进行澄清、分离,最后进入陈酿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一种山葡萄酒中酒石酸降解菌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筛过程如下:在富集培养后取一定量的富集菌液,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5,选择10-3、10-4、10-5稀释度,分别吸取0.5mL稀释液涂布于含酒石酸浓度为10g/L的琼脂平板培养基上,28℃恒温培养72h。将所得的典型单菌落点植于分离培养基上,相同条件下培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一种山葡萄酒中酒石酸降解菌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筛过程如下:将初筛所得到的单菌落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多次分离纯化,挑取单菌落接入YEPD斜面培养基于28℃培养72h后4℃保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一种山葡萄酒中酒石酸降解菌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种鉴定方法如下:
(1)菌落形态观察;将分离出的菌株分别接种于各种类型的培养基上,在30℃下培养3-4d,对形成的菌落进行特征观察并记录。
(2)显微形态观察;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菌株的细胞形态。
(3)生化试验鉴定;对筛选出的菌株做淀粉水解试验、明胶液化试验、MR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等各种生化鉴定试验,观察菌株对各种碳源和氮源的利用情况。
(4)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该菌株的ITS保守序列组成,并与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比对,以确定该菌的具体种类。结果得出该菌株的ITS基因序列与黑曲霉的同源性和相似性分别为98%、99%,可鉴定该菌株为半知菌类[Fungi Imperfecti]、曲霉属[AspergillusMicheli ex Fr.]中的黑曲霉组[A.nige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农业大学,未经吉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3081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抓扳机
- 下一篇:建筑外表面用热反射隔热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