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030145.8 | 申请日: | 2010-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4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 发明(设计)人: | 关方霞;杨波;吴迪;谷晨熙;雷宁静;杜廷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1/32;C02F1/78 |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韩华 | 
| 地址: | 450052***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实验室 废液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液处理方法,尤其是涉及生物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实验室各个试验环节中,会产生大量含有复杂成份(细菌、病毒、重金 属、离子、有机化合物、油脂等)的废液,目前对这些废液的处理是直接倒入或 者流入下水道。这种简单的处理方式导致了病原菌滋生繁殖和传播,对实验室以 及其他地下水排放管道系统造成腐蚀,同时还污染了水源、破坏了土质及生态环 境等,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直接或间接的破坏与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保护环境、还可使有用的资源再回收利用的生物 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生物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它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第一步、将收集的生物实验室废液采用离心机、过滤膜或加热蒸发方法使废液 中的固体和液体分离;
第二步、将第一步分离出来的固体经杀菌消毒后打包处理;将分离出来的液体 导入到容器内采取紫外线或/和臭氧杀菌消毒后收集循环利用。
所述第一步的固液分离采取加热蒸发方式,即:将收集到的生物实验室废液 输送到顶部开有蒸汽出口的容器内,通过微波发生器进行加热蒸发,加热后的水 蒸气自所述蒸汽出口排出,进入冷凝器内冷却为液体。
所述第二步中对分离出来的液体采取紫外线杀菌消毒,即:将所述液体自容 器底部导入后自容器顶部排出收集,在容器内自上而下绝缘设置多层紫外线发射 灯管对进入容器内的液体进行杀菌消毒;紫外线强度大于30000μW/cm2。
所述第二步中对分离出来的液体采取臭氧杀菌消毒,即:将所述液体泵送到 设置在容器顶部的喷淋器内,同时在容器内放入浓度大于8ppm的臭氧气体,对自 喷淋器内喷出的液体进行杀菌消毒;经杀菌消毒后的液体自容器底部排水口排出 收集。
所述第二步中对分离出来的液体首先采取紫外线杀菌消毒,然后采取臭氧二 次杀菌消毒。
本发明优点在于将废液进行一体化收集和处理后,废水可循环使用,节水效 果明显,分离出的固体物质打包处理,不再乱排乱放,减轻了环境污染。
将经过固、液分离装置分离出的液体进行消毒时,可采用紫外线消毒或利用 臭氧进行消毒。
采用紫外线消毒,容器内设置的多层紫外线发射灯管发射的波长为200~ 290nm的紫外线可对液体中细菌、病毒的细胞膜进行穿透处理,使其核酸 (DNA)得以损伤,从而使细胞失去繁殖能力,以实现快速高效、无污染杀菌 之目的。
采用臭氧杀菌消毒,液体自容器顶部的喷淋器向下喷淋过程中与自容器底部 向上运动的臭氧形成对流,从而实现对液体的彻底杀菌消毒。
如果采用连续式杀菌消毒,即先用紫外线杀菌,再采用臭氧进行二次杀菌消 毒,则对生物实验室液体的杀菌处理更加彻底。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对生物实验室废液的处理方法简单、实用,废液收 集与处理一体化,设备体积小且效率高,对废液处理能力强,运行成本低;废液 经固、液分离后,固体经消毒打包处理,液体经处理后可循环使用,节约了宝贵 的水资源,减少了水的浪费,同时也避免了废液对环境的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所述的生物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第一步、将收集的生物实验室废液通过离心机使废液中的固体和液体分离;
第二步、将第一步分离出来的固体经杀菌消毒后打包处理;将分离出来的液 体导入到容器内采取紫外线消毒,即:将所述液体自容器底部导入后自容器顶部 排出收集,在容器内自上而下绝缘设置多层紫外线发射灯管对进入容器内的液体 进行杀菌消毒;紫外线强度大于30000μW/cm2,多层紫外线发射灯管发射出的波长 为200~290nm的紫外线可对液体中细菌、病毒的细胞膜进行穿透处理,使其 核酸(DNA)得以损伤,从而使细胞失去繁殖能力,以实现快速高效、无污染 杀菌之目的,经杀菌处理后的液体被收集循环利用。
实施例2:
本发明所述的生物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第一步、将收集的生物实验室废液用过滤膜(1~10μm)使废液中的固体和液 体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301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