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扑灭森林大火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028080.3 | 申请日: | 2010-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59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陈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风 |
| 主分类号: | A62C3/02 | 分类号: | A62C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412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扑灭 森林 大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持续空中供水、喷水灭火的方法及装置,能科学的依据灭火需要快速有效地扑灭任何森林与草原大火。
背景技术
地球不可以没有森林和草原,但只要有森林和草原,就一定会发生森林和草原大火,不管是人为的还是自然的。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全球几乎每年都要发生的数场森林大火以及由此造成巨大的生态和人员、财产损失,现都处于一种束手无策的状态!早该结束这一状态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消防方法及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真正快速、有效扑灭任何森林及草原大火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及装置在现有科技及装备制造水平条件下是完全具有可实现保障基础的。使用该方法及系统设备扑灭森林或草原大火,具有反映时间快、所需人员少、人员工作强度低并有安全保障、灭火快速有效等特点。我们有理由期待当天扑灭任何森林及草原大火的现实即将实现!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分为被动防蔓延方案和主动追逐灭火方案两方案:
一、被动防蔓延方案
该方案是在防火指挥部确定须防蔓延方向和区域后,用大中型直升机从林区预设的水源泵站先向着火区域吊铺刚度、弹性度适度的专用主输水管数根(管径10厘米左右),然后用直升机再向需防火势蔓延的方向及线路同时吊铺由一十根(管径三厘米)平行管道组成的水幕组管,该水幕管每根间隔一米并用软钢丝及连接部件即时连接铺在树冠上,连接钢丝又是间隔设置,以保证水幕管能被树冠自然支撑停留在树的高端,每根水幕管管璧有适度间隔小孔并末端封闭,当水幕管专用连接件与主水管连接后,主水管以二十个左右的大气压向其输水,每根水幕管管壁适度间隔的小孔便会向四面八方喷出细水柱,此时在所铺设的水幕管线上从树冠到地面便可形成一道十余米宽数千米长的水幕墙。大型直升机米26一次可吊铺三千米水幕管,根据需要多道水幕墙可同法铺设。当火头烧至水幕墙时便无法通过,从而达到防蔓延及被动灭火的目的。
二、主动追逐灭火方案
在实施被动防蔓延方案的同时,同样用大中型直升机从预设水源泵站先向火场吊铺专用主输水管一根,管径十厘米左右,米26直升机一次可铺7-8千米,中型机一次可铺3-4千米,用此方法哪怕火场在几十千米外,该主输水管均可在较短时间内铺就(一小时内吧)。
主输水管的终端应选择置于在火头蔓延后面的恰当位置,尔后参与直接灭火的大型直升机米26便可执行追逐灭火的重任了。对于森林大火,只要能控制或扑灭二三十米宽的火头便是有效之举,如下方法及装置便有此功效:米26直升机同时上下吊挂两装置,一、上可容3500米主水管的特别“管轴”;二、“管轴”下3米左右吊挂一50X35米的水平喷淋装置。其追逐灭火的工作原理是:首先特别“管轴”决非一简单装置,其是一带动力的可主动放管的“管轴”;二、3500米管道要分七个单元,每个单元存管500米,每单元管道间又是以特殊方式连通的;三、第一单元管道与主供水管连接供水后,只有第一单元的水管有水通过,2、3、4、5、6、7单元水管里是不能有水通过的,否则其吊挂质量将达近50吨,远超出米26一十八吨的载荷;四、因此每一单元须有分隔、控制装置,对供水装置而言实际就是阀门、连接件、控制系统及部件的巧妙组合。由此,七个单元可依次向喷淋装置不间断连续供水。有此系统装置,一个我们希望的场景便可展现在眼前:一架带着追逐灭火系统装置的米26直升机飞临火场,在相对地高200米高度精确地追逐着火头,机下吊挂着连接主供水管的特殊“管轴”以及“管轴”下吊挂的50米宽35米长的水平喷淋装置,在火头正上方20米左右向着火头连续不断地下着“暴雨”,“管轴”的存管随着灭火的推进被主动放出变为了主供水管,被树或地面自然支撑。随着火头一米米消失,待“管轴”的七个单元3500米管道放完,第二架工作机又接替作业,直至火头全部被扑灭。如若有条件能从火线的两端同时追逐灭火,那灭火的时间可大大缩短。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风,未经陈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280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