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热水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028063.X | 申请日: | 2010-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8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 发明(设计)人: | 余泰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泰成 |
| 主分类号: | F24H1/20 | 分类号: | F24H1/20;F24H9/18 |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51215 | 代理人: | 刘勋 |
| 地址: | 610015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热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热水器的结构为水仓中设置有电加热器件,加热器件大多位于水仓中部。当电热水器工作时,由于比重关系,被加热器件的水上升到上部,由最靠近加热器件的冷水补充,形成如图1所示的对流(图1的箭头表示水流方向),直到整个水仓的水被加热到预定温度。这种机制的不足之处在于,水仓底部的水温总是处于最低,而上部的水温总是最高,底部温度最低的水总是很难被加热器件直接加热。一方面加热的效率不高,费时较长,而且,当设置在水仓中部或者上部的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水温达到预定温度而停止加热时,水仓底部的水温往往是低于这一预定温度,即,整体而言,并未加热到预定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热水器,相对于现有技术,加热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热水器,包括水仓中的电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水仓中还纵向设置有限流管,电热器件设置在限流管内,限流管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顶部开放。
所述限流管设置在水仓底部,进水口设置于限流管与水仓底部的接触处。限流管的材质为良性热传导材质。水仓底部还设置有水道构件,水道构件形成的水道与限流管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水道构件为隔板,所述隔板环状设置在限流管下部。所述隔板带有通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更快速的提高水仓内的水温,水仓内的水温分布均匀,尽可能的降低了上层和底层的水温差,对于为淋浴提供热水的热水器而言,保证了输出水流的水温的一致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见图2。
本发明在水仓中设置有限流管2,加热器件1位于限流管2的内部,限流管2的下方设置有进水口,顶部开放。限流管2设置在水仓底部,进水口设置于限流管与水仓底部的接触处。所述限流管的功能是限制水仓内温差引发的对流途径。具体的工作过程为:限流管内的加热器件将附近的水加热后,被加热的水上升,从开放的顶部流出限流管,由于限流管的作用,取代已被加热的那部分水的,绝大部分是来自底部的低温水,再被加热。以此循环,确保了最靠近加热器件的水总是来自温度最低的水仓底部,从而实现整体水温尽可能的均匀分布。
实施例2:参见图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了水道构件3,水道构件3用于在水仓底部形成水道,水道的入口尽可能均匀的分布在底层各处,出口接限流管2的进水口。一种简单的水道构件是一个平行于水仓底面的隔板,在隔板和水仓底面之间即为水道。隔板的半径大约为水仓底面半径的一半即可。或者,作为一个改进,隔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小孔,使水仓下部分的水尽可能均匀的进入限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泰成,未经余泰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280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