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氟吡唑[3,4-b]并喹啉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023112.0 | 申请日: | 2010-0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7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 发明(设计)人: | 万文;蒋海珍;郝健;赵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东莞彩显有机发光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D471/04 | 分类号: | C07D471/04;C09K11/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陆聪明 |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吡唑 喹啉 化合物 及其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蓝色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的合成方法,特别是一种含氟吡唑[3,4-b]并喹啉类化合物及其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器件是继无机电致发光材料发展之后,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平板显示器。与无机材料为基础的平板显示器相比较,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LED)具有高亮度、宽视角、低功耗、低压直流驱动、发光效率高、主动发光和色彩丰富,易制成超薄大面积等独特的优点,备受人们关注,成为当前颇具潜力的新型平板显示器件。要实现OLED全色显示,发红、绿、蓝光的有机材料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可用于制作性能优良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绿光材料已经得到,而寻找高效发红光和蓝光的材料是现在OELD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
将含氟基团引入到主体分子中被认为是对主体有机化合物修饰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由于氟原子是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同时又是原子半径第二小的原子,将氟原子引入化合物的共轭链中,将明显改变化合物在激发态情况下共轭链中的载流子传输,同时又能够尽量保持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因此,将含氟基团引入OLED材料中,合成制备具有蓝色电致发光性能的新型材料,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此外,在有机分子中引入恰当的吸电子基团,将使材料的发光波长适当蓝移,以期望获得具有较高蓝色纯度的新型蓝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制作性能优良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蓝光的材料含氟吡唑[3,4-b]并喹啉类化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含氟吡唑[3,4-b]并喹啉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其中X为氟、氯、溴、氰基或三氟甲基。
一种合成上述的含氟吡唑[3,4-b]并喹啉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在惰性气氛下,将5-氯-1-苯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醛升温至170~190℃;再加入芳香胺;继续升温至200~230℃,搅拌反应1.0~3.0小时后;降温到50~80℃,加入甲醇溶剂,回流反应0.5~3.5小时;过滤,滤渣经洗涤、纯化得含氟吡唑[3,4-b]并喹啉类化合物;所述的芳香胺的结构式为:其中X为氰基、氟、氯、溴或三氟甲基;所述的5-氯-1-苯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醛与芳香胺的摩尔比为1∶(1.0~2.5)。
本发明方法所依据的反应机理为:
本发明的含氟吡唑[3,4-b]并喹啉类化合物的发光波长在蓝光波长范围内,荧光量子效率最高可达0.9。(紫外,荧光光谱的测试方法以及荧光量子效率计算方法见本说明书最后的备注)
本发明方法原料易得,反应操作简便,反应时间非常短,后处理方便,产率高,适合大规模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制备6-氟-1-苯基-3-三氟甲基-1H-吡唑[3,4-b]并喹啉:
①向装有搅拌磁子和回流冷凝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2.74克5-氯-1-苯基-3-三氟甲基-1H-4-甲酰基吡唑(文献:合成化学,2002,10,167-175);②鼓入氮气并升温至170摄氏度;③将1.6克苯胺一次性迅速加入到反应容器中;④继续快速升温至200摄氏度,搅拌1小时;⑤停止加热,等温度降到50摄氏度时,加入20毫升甲醇,回流0.5~3.5小时。⑥过滤,滤渣用甲醇洗至浅黄色,再用乙酸乙酯和甲醇重结晶得到产物1-苯基-3-三氟甲基-1H-吡唑[3,4-b]并喹啉1.2克,产率约为36%。其结构式为:
中文名称:6-氟-1-苯基-3-三氟甲基-1H-吡唑[3,4-b]并喹啉
英文名称:6-Fluoro-1-phenyl-3-(trifluoromethyl)-1H-pyrazolo[3,4-b]quinoline
化学式:C17H9F4N3
分子量:331.2
外观:黄色粉末
熔点:140.0摄氏度
紫外光谱最大吸收峰所在波长位置:252纳米
发光最强峰所在波长:456纳米,蓝光
荧光量子效率:0.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东莞彩显有机发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大学;东莞彩显有机发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231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烟气监测报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物联网仓库报警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