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对冲挤压空腔型煤加工方法及其加工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022849.0 | 申请日: | 2010-0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7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 发明(设计)人: | 陈鸿康;申玉鸿;周兆麒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鸿康;申玉鸿;周兆麒 | 
| 主分类号: | C10L5/08 | 分类号: | C10L5/08;C10L5/3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刘粉宝 | 
| 地址: | 200093 上海市杨***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对冲 挤压 空腔 加工 方法 及其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型煤加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对冲挤压空腔型煤的加工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型煤在工业和居民中被广泛应用。型煤与燃煤直接燃烧相比,具有热效率高、粉尘、烟尘少等优点,在工业领域,特别是在电站和化肥行业,受到特别青睐。型煤有各种形状,截面通常是圆形或椭圆形。
为了进一步提高型煤的燃烧效率、减少烟尘,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在型煤生产的过程中在其横向或纵向方向形成一通孔或两通孔。由于该通孔,使得型煤燃烧时供氧充分,燃烧相对充分,粉尘、烟尘也相对减少。
中国专利ZL00135180.X公开了一种空腔型煤及其加工设备,采用两对可转动的辊子,在每一辊子上设有一可形成型煤的半凹槽,辊子转动时可对煤料的挤压,从而在凹槽中形成型煤,同时在棍子之间的抽芯可形成型煤的一个方向的孔。该专利公开的加工设备由于通过滚动挤压形成型煤,势必造成型煤密度不均匀,容易破碎,而且,该方法采用双辊子滚动时如要形成两个交叉方向的空腔很困难,由于很难插入交叉的抽芯,形成两个方向以上的空腔孔,并且此加工设备难以保持连续正常运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加工一孔或多孔型煤的加工方法及其加工设备,该方法是采用复合对冲挤压成型制成的空腔型煤不但密度均匀而且容易形成交叉方向的空腔孔。而该设备机构的驱使可以是机械、液压或气压等动力传动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型煤加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合拢一对构成预制型煤所需外形的空腔的半模套,在模套内形成型煤外形的空腔;
B)打开煤原料的进料口向上述空腔内输送粉状或微小颗粒状煤原料并填满上述空腔;
C)关闭上述进料口,同时向空腔中插入与型煤空腔孔相对应的抽芯,从而形成所述空腔孔;
D)分离合拢的上述半模套,释放成型的型煤。
进一步,在上述步骤C)前,相对移动上述半模套从而进一步压紧型煤,提高型煤的密度。
更进一步,在所述步骤D)后还包含:
E)在另一交叉方向上合拢另一对构成型煤所需外形尺寸的半模套,进一步压紧型煤,使形成的型煤更加致密。
再进一步,在所述另一对半模套上设有抽芯,从而形成另一方向的空腔孔。
还进一步,在所述另一对半模套的每一半模套上设有可形成空腔的抽芯。
又进一步,在所述另一对半模套的任一半模套设有可形成空腔的抽芯。
本发明提供的型煤加工设备包括:
一对可形成预制型煤所需外形的空腔的半模套;
与上述半模套相连并推动所述半模套相互移动的动力装置;
向上述空腔内输送煤原料并填满上述空腔的煤原料输送装置;以及
一与型煤的空腔孔相对应的抽芯,它插入所述空腔中使型煤形成型煤的空腔孔;
进一步,本发明的加工设备还包含:
另一对与型煤所需外形尺寸相对应的半模套,它们可在另一交叉方向上合拢并进一步压紧型煤使形成的型煤更加致密。
再进一步,在所述另一对半模套上设有抽芯,从而形成另一方向的空腔孔。
还进一步,在另一对半模套的每一半模套上设有可形成空腔的抽芯。
又进一步,在另一对半模套的任一半模套上设有可形成空腔的抽芯。
另外,所述抽芯的运动由机械锁定以及自动开锁装置来控制。
本发明提供的空腔型煤加工方法及其加工设备由于采用半模套形成型煤空腔,然后将煤粉输送到上述空腔,再通过相对移动上述半模套,由于抽芯设在所述半模套内,这样在制成型煤的同时形成型煤空腔孔,因此,采用本发明的空腔型煤加工方法及其加工设备制成的型煤密度均匀,不容易破碎,加工方便,特别是,在两个交叉方向上形成空腔孔也很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型煤加工设备的详细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型煤加工设备的详细结构的横向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鸿康;申玉鸿;周兆麒,未经陈鸿康;申玉鸿;周兆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228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膜太阳能电池用高纯钼靶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产去味甘蓝红色素的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