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区控制辐射管加热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017981.2 | 申请日: | 2010-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4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韩伯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丰东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3/64 | 分类号: | H05B3/64;C21D9/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伯兴 | 
| 地址: | 2241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分区 控制 辐射 加热器 | ||
1.分区控制辐射管加热器,它由若干相同的辐射管组成,每只辐射管包括若干层加热组件及一个辐射管管壳,加热组件纵向依次排列于辐射管管壳内;不同辐射管之间,横向同层加热组件受控于同一控制单元;各层加热组件分别受控于不同的控制单元;所述加热组件由两根电极引出棒、十四只陶瓷隔圈及一组电阻丝组成,十四只陶瓷隔圈沿辐射管管壳轴向均匀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隔圈包含一个盘面和一个立柱,盘面上设有两圈通孔,外圈十八个电阻丝通孔,内圈六个电极引出棒通孔,立柱区隔于盘面之间;十四只陶瓷隔圈沿辐射管管壳轴向叠加排列,每组中所有陶瓷隔圈上的通孔上、下对齐;一组电阻丝往复穿插于后十三只陶瓷隔圈的十五列外圈通孔中;两根电极引出棒插在前两只陶瓷隔圈的两个内圈通孔中,这两个内圈通孔正对电阻丝缠绕的缺口,两根电极引出棒分别连接于一组电阻丝的两端,电极引出棒的长度应该保证其头部伸出辐射管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区控制辐射管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至少包括热电偶、控制仪表和功率调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区控制辐射管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管为三区控制辐射管,它由上层加热组件、中层加热组件、下层加热组件、保温塞、辐射管法兰、炉盖法兰及辐射管管壳组成,三层加热组件纵向依次排列于辐射管管壳内,在上层加热组件的上方设置有保温塞,在辐射管管壳的开口处设置有辐射管法兰和炉盖法兰,辐射管法兰与辐射管固定连接;辐射管法兰和保温塞上分别开设有与陶瓷隔圈内圈通孔对应的六个通孔;上层加热组件的电极引出棒穿过保温塞和辐射管法兰上的通孔,伸出辐射管外;中层加热组件的电极引出棒穿过上层加热组件的陶瓷隔圈内圈通孔、保温塞和辐射管法兰上的通孔,伸出辐射管外;下层加热组件的电极引出棒穿过中层加热组件和上层 加热组件的陶瓷隔圈内圈通孔、保温塞和辐射管法兰上的通孔,伸出辐射管外;辐射管法兰设有两根上层加热组件接线端子、两根中层加热组件接线端子、两根下层加热组件接线端子,两根上层加热组件接线端子分别与两根上层电极引出棒连接,两根中层加热组件接线端子分别与两根中层电极引出棒连接,两根上层加热组件接线端子分别与两根下层电极引出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区控制辐射管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仪表为温度控制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区控制辐射管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功器为可控硅调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丰东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丰东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1798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逆变器及使用其的照明设备
- 下一篇:移动电话控制方法及应用其的移动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