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式微藻萃取装置、连续萃取与脱水破裂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003932.3 | 申请日: | 2010-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5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 发明(设计)人: | 郑承熙;韩忠正;林昀辉;杜子邦;皮先觉;李宏台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01D11/04 | 分类号: | B01D11/04;C10L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陈红;徐金国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式微 萃取 装置 脱水 破裂 方法 | ||
1.一种连续式微藻萃取装置,包括:
一脱水破裂装置,其是用以将被导入的湿藻泥物料脱水且破壁,其中该脱水破裂装置包括一第一挤出机及喷嘴;
一第一分离槽;
一第二分离槽;以及
一流体供应器,其是用以提供一流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式微藻萃取装置,其中该喷嘴设置在该第一挤出机的第一端,该第一挤出机的第二端是位于该第一端的相反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式微藻萃取装置,还包括一第二挤出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式微藻萃取装置,其中:
该第一挤出机是用以将该被导入的湿藻泥物料脱水且破裂,以得到脱水且破壁的藻体与油脂;
该喷嘴是用以将该脱水且破壁的藻体与油脂从该第一挤出机喷出,以对该藻体更进一步地破壁;
该第一分离槽是用以对从该喷嘴喷出的该脱水且破壁的藻体更进一步地脱水;
该第二分离槽其是用以将该第一挤出机产生的藻泥与水分分离;
该第二挤出机是用以将被导入的醇类物质与该第一分离槽分离出的油脂混合而发生酯化反应以得到酯类物质;且
该连续式微藻萃取装置还包括一萃取槽,其是用以将该第二挤出机产生的该酯类物质与藻渣分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式微藻萃取装置,还包括:
一第一管线,其是用以将该流体供应器提供的该流体导入该萃取槽;
一第二管线,其是用以从该萃取槽将该流体导入该第一挤出机;
一第三管线,其是用以将该流体从该第一挤出机的第二部分导入至该第一挤出机的第一部分,其中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是分别位于该第一挤出机的相反侧;
一第四管线,其是用以将从该喷嘴喷出的该流体、脱水且破壁的藻体与油脂导入该第一分离槽;
一第五管线,其是用以将该第一挤出机产生的该藻泥与水分导入该第二分离槽;
一第六管线,其是用以将该第二分离槽分离出的该藻泥导入该第一挤出机;
一第七管线,其是用以将该第一分离槽分离出的该流体导入该萃取槽,该第七管线与该第一管线有一共享的部分;
一第八管线,其是用以将该第一分离槽分离出的该油脂与脱水且破壁的藻体导入该第二挤出机;以及
一第九管线,其是用以将该第二挤出机产生的酯类物质与藻渣导入该萃取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式微藻萃取装置,其中该脱水破裂装置还包括一高压储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续式微藻萃取装置,其中该喷嘴是位于该高压储槽的底部,且是用以将该湿藻泥物料从该高压储槽喷出以对该湿藻泥物料破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续式微藻萃取装置,其中:
该第一挤出机是用以将从该喷嘴喷出的破壁湿藻泥物料更进一步地破壁;
该第一分离槽是用以将从该第一挤出机导入的该破壁湿藻泥物料分离出油脂以及水分与藻渣;以及
该第二分离槽是用以将从该第一分离槽分离出的该油脂进行分离。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式微藻萃取装置,其中该流体供应器是用以将该第二分离槽分离出的流体压缩冷凝。
10.一种连续萃取的方法,包括:
将一第一湿物料导入一脱水破裂装置中进行脱水破裂程序,其中该脱水破裂装置包括一第一挤出机及喷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续萃取的方法,其中该喷嘴内、外侧之间的压力差介于1Bar至1,000Bar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续萃取的方法,更包括:
将一第二物料与该脱水破裂装置产生的一脱水且破裂的第一物料导入一第二挤出机中进行化学反应;以及
将该第二挤出机产生的一化学反应产物与残渣导入一萃取槽以萃取出该化学反应产物。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续萃取的方法,其中该第一湿物料包括藻泥,该第二物料包括醇类物质,且该化学反应产物包括酯类物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续萃取的方法,其中该第二挤出机是用以进行酯化反应以得到该酯类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393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