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空纤维膜空调无水加湿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03733.2 | 申请日: | 2010-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6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志;梁才航;裴丽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1/00 | 分类号: | F24F1/00;F24F13/2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空 纤维 空调 无水 加湿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湿技术,特别涉及空调领域中的中空纤维膜无水加湿技术。
背景技术
相对湿度对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人体适合的相对湿度为40-60%,过分干燥的空气造成人体呼吸系统粘膜干燥发炎,加剧呼吸系统疾病的传播。夏天,空调制冷时,房间空气中的水分在蒸发器凝结析出冷凝水,排出室外,这使得空调房间的空气过于干燥。冬天,空调加热时,空气温度的升高,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降低,造成室内空气非常干燥。为了营造适宜的室内相对湿度环境,保护人体的健康,因此在空调房间有必要进行加湿。
目前常用的加湿技术有蒸汽加湿法,电极式加湿法,和超声波加湿法。其中蒸汽加湿然清洁、加湿效率高,而且加湿器结构简单,不需用电,初投资和运行成本均低,但是蒸汽加湿器只能用在有蒸汽源的场合,因此不适合家用。电极式加湿法安全,方便,但电极板结垢严重,维护费用较高,运行不稳定。另外,加湿筒内的残液处理不好会影响室内空气品质。超声波加湿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加湿方式,但是价格较高,寿命很短,在加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补充水,加湿效果不佳,并且会产生“白粉现象”,影响室内空气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的缺点,提供一种中空纤维膜空调无水加湿系统,本发明既能实现高效加湿,不需要水源,又不会影响室内空气品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中空纤维膜空调无水加湿系统,包括空调室内机和中空纤维膜加湿器,所述中空纤维膜加湿器包括壳体、空气流道和水流道,空气流道和水流道用中空纤维膜隔开,中空纤维膜置于壳体中,所述中空纤维膜为选择性透过膜,水蒸汽能都透过膜,但液体水不能穿过该膜;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凝水管与水流道连接,空调室内机析出的一部分冷凝水通过冷凝水管进入中空纤维膜加湿器的水流道,水流道中的水蒸汽会选择性地穿过膜,到达膜的另一侧,然后与空气流道中的干燥空气混合,实现加湿,加湿后的空气通过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送到室内。
上述的中空纤维膜空调无水加湿系统中,所述冷凝水管还与用于人工补水的储水槽连接,储水槽中的水通过冷凝水管与水流道连接。
上述的中空纤维膜空调无水加湿系统中,中空纤维膜的管内为管程,管外与所述壳体之间为壳程,当空气流道和水流道布置有两种方式:空气流道位于壳程中时,水流道位于管程中;或空气流道位于管程中时,水流道位于壳程中。
上述的中空纤维膜空调无水加湿系统中,壳体上设有空气流道的空气进口与空气出口和水流道的水进口与水出口,冷凝水管与水流道的水进口连接,未加湿的空气从空气进口进入空气流道,加湿后的空气从空气出口流至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水出口用于将与干燥空气交换的剩下的冷凝水通过管道排除室外。
上述的中空纤维膜空调无水加湿系统中,水流道的水进口与水出口分别位于壳体的左右两端,空气进口与空气出口分别位于壳体的左上侧和右下侧或分别位于壳体的左下侧和右上侧。
上述的中空纤维膜空调无水加湿系统中,所述中空纤维膜加湿器还包括置于壳体内部两端的封头,空气进口与空气出口位于两封头之间,封头将壳体二侧封堵起来,封头上开有供中空纤维膜穿过的孔,中空纤维膜穿过封头;壳体内部设折流板,折流板上面开有供中空纤维膜穿过并固定中空纤维膜的孔。折流板既能固定中空纤维膜,又能将壳体隔成迂回腔体,使走壳程的流体与中空纤维膜充分接触。
上述的中空纤维膜空调无水加湿系统中,所述的膜为亲水/憎水复合膜,所述膜为微孔膜或致密膜;中空纤维膜由多孔层和皮层构成。
上述的中空纤维膜空调无水加湿系统中,所述中空纤维膜在壳体内的排列方式为正三角形排列。
上述的中空纤维膜空调无水加湿系统中,所述膜为高分子聚合物膜、无机分子筛膜或液膜,所述膜为单层或多层。
上述的中空纤维膜空调无水加湿系统中,所述高分子聚合物膜为醋酸纤维膜、聚乙烯醇膜、赛璐玢膜、藻酸膜、壳聚糖膜、芳香聚酰亚胺膜、聚丙烯腈膜、聚四氟乙烯膜、聚偏氟乙烯膜、聚氯乙烯膜、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砜膜或聚醚砜膜;所述无机分子筛膜为沸石分子筛膜或硅胶膜;所述液膜为复合支撑液膜。
所述的膜是亲水/憎水双层膜。所述膜可以是微孔膜,也可以是致密膜,以及二者的复合。它能避免液态水浸湿膜材料,又能保证水蒸汽穿过膜,进到干燥空气中,完成空气加湿过程。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37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位捕热装置
- 下一篇:冷却装置及具备该冷却装置的建筑机械或作业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