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003691.2 | 申请日: | 201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06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黑川明成;平田义和;吉富巧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G9/15 | 分类号: | H01G9/15;H01G9/14;H01G9/01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建 |
地址: | 日本国大阪府守***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 电解电容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出了一种用于降低固体电解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阻(ESR:Equivalent Series Resistance,等效串联电阻)的技术。
根据日本特开2004-247665号公报(专利文献1),固体电解电容器具有:电容器元件、阴极引线框、辅助阴极引线框。阴极引线框连接电容器元件,并且至少有一部分从外装树脂露出。辅助阴极引线框分别连接电容器元件以及阴极引线框。由激光焊接将阴极引线框和辅助阴极引线框相互连接起来。
根据日本特开2002-246268号公报(专利文献2),固体电解电容器具有:电容器元件、外装树脂、金属层、引线框。引线框与电容器元件电连接,并且至少有一部分从外装树脂外部露出。金属层夹住电容器元件,并通过这个金属层使电容器元件与引线框之间电连接。例如采用导电性粘接剂进行连接。
安装夹住电容器元件的引线端子的方法,例如公开在特开平9-266137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根据这个方法,首先将电容器元件装载到阴极引线端子上,用银浆料进行接合。然后用银浆料将电容器元件与阴极引线端子的弯曲部分接合。
根据上述的特开2004-247665号公报(专利文献1),当由于制造偏差使电容器元件的厚度变大时,由于阴极引线框与辅助阴极引线框之间的间隙变大,有可能使阴极引线框与辅助阴极引线框之间不能互相焊接。其结果产生制造成品率降低的问题。
根据上述的特开2002-246268号公报(专利文献2),必须设置用于在电容器外部与金属层之间进行电连接的引线框。因此存在制造成本提高的问题。
而且特别在批量生产工序中,必须将涂敷了导电性粘接剂的产品迅速地搬运到保管场所。这时,由于导电性粘接剂还没有硬化,金属层可能会偏移规定的位置。其结果,也会产生制造成品率降低的问题。
根据上述特开平9-266137号公报(专利文献3),当阴极引导端子夹住电容器元件时,由于夹住电容器元件的压力过大,有可能使电容器元件破损。因此也存在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成品率或可靠性降低的问题。
而且由这个压力,从阴极引线端子与电容器元件之间会露出银浆料,其结果,可能使阴极引线端子与阳极之间短路。因此也存在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成品率或可靠性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课题,其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以低成本和高的制造成品率制造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以高的制造成品率制造高可靠性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方法。
本发明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具有:电容器元件,第一~第三导电性部件、第一以及第二引线框。电容器元件具有:阳极部、在阳极部上设置的电介质覆膜、以及在电介质覆膜上设置的阴极部。第一以及第二导电性部件分别设置在阴极部上。第一引线框,具有:通过第一导电性部件连接到阴极部的阴极连接部、以及具有第一连接面的第一连接部,并且至少一部分露出到外部。第二引线框,包含:通过第二导电性部件连接到上述阴极部的辅助连接部、以及具有与第一连接面相对的第二连接面的第二连接部。第三导电性部件将第一以及第二连接部相互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由第三导电性部件将第一引线框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引线框的第二连接部连接起来。由于第三导电性部件可以埋在第一以及第二引线框之间,因此可以更可靠地连接第一以及第二引线框之间,由此提高了制造成品率。
另外,由于第一引线框具有露出到外部的部分,因此没有必要另外设置用于将第一引线框与固体电解电容器之间进行电连接的部件。由此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最好,第二连接面相对于第一连接面倾斜。由此,在安装第二引线框之际可以抑制第三导电性部件从第一以及第二引线框之间突出。
最好,第一以及第二连接面呈3o以上15o以下的角度。由于角度在3o以上,可以更可靠地抑制第三导电性部件的突出。而由于角度在15o以下,可以更充分确保第一以及第二连接面之间的接触面积。
最好,第二引线框的厚度比第一引线框的厚度更小。由此可以减小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厚度。
本发明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具备以下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36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婴儿配方食品的油脂组合物
- 下一篇:捕食螨繁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