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10003416.0 | 申请日: | 201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3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蔡宗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发 显示 面板 像素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条 具有不同电压信号的电源线,并使各电源线以交叉方式与位于其两侧的部分 次像素电性连接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激发光显示面板,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由于具 有自发光、广视角、反应时间快与高发光效率等优点,已逐渐广泛地被应用 在各种平面显示产品上。
目前消费市场上的主流产品为高解析度的大尺寸平面显示装置,因此为 了满足大尺寸与高解析度的规格,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尺寸与解析度也必须 加以提升。然而在增加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尺寸与解析度的同时,电激发光 显示面板却因为面板尺寸的增大而产生了信号压降的问题。精确地说,当电 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尺寸增加时,用来将驱动芯片发出的电压信号传递至各像 素的电源线的长度亦必须随之增加,而由于电源线的长度增加会使得电阻变 大,因此会产生压降问题,亦即距离驱动芯片较远的像素实际获得的电压信 号会低于距离驱动芯片较近的像素实际获得的电压信号,而导致显示画面不 均匀。
由于电压信号的压降问题会导致显示画面的不均匀,而严重影响显示品 质,因此电压信号的压降问题成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朝向大型化方向发展上 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以解决 现有电激发光显示面板因为电压信号的压降所产生的显示画面的不均匀问 题。
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其包括 多条次像素行(sub-pixel column)、多条第一电源线与多条第二电源线。各次像 素行包括多个次像素,各次像素包括一第一次像素与一第二次像素,且各次 像素的第一次像素与第二次像素彼此电性分离。各第一电源线与各第二电源 线设置于两条相邻的次像素行之间,各第一电源线分别与位于其一侧的次像 素行的各次像素的第一次像素电性连接,以及与位于其另一侧的次像素行的 各次像素的第一次像素电性连接,各第二电源线分别与位于其一侧的次像素 行的各次像素的第二次像素电性连接,以及与位于其另一侧的次像素行的各 次像素的第二次像素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其包 括多条次像素行、多条第一电源线与多条第二电源线。各次像素行包括多个 次像素,其中位于相同的次像素行的次像素具有一相同的显示颜色,且两条 相邻的次像素行的次像素具有不同的显示颜色。各第一电源线与各第二电源 线设置于两条相邻的次像素行之间,各第一电源线分别与位于其一侧的次像 素行的部分次像素电性连接,以及与位于其另一侧的次像素行的部分次像素 电性连接,各第二电源线分别与位于其一侧的次像素行的部分次像素电性连 接,以及与位于其另一侧的次像素行的部分次像素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利用多条第一电源线与第二电源 线分别提供第一电压信号与第二电压信号,并使各电源线以交叉方式与位于 其两侧的部分次像素电性连接,可避免电源线因为本身的电阻造成的电压信 号压降对于显示画面的影响,因此可有效提升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 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了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的示 意图;
图2绘示了图1的像素结构的单一次像素的示意图;
图3绘示了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的示 意图;
图4绘示了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的示 意图。
附图标号:
10 像素结构 12 基板
14 次像素行 16 次像素
161 第一次像素 162 第二次像素
PL1 第一电源线 PL2 第二电源线
181 第一驱动芯片 182 第二驱动芯片
TFT1 第一开关元件 TFT2 第二开关元件
Cst 储存电容 EL 电激发光元件
30 像素结构 40 像素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34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