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馈纸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02964.1 | 申请日: | 201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6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徐维燻;黄文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3/06 | 分类号: | B65H3/06;B65H3/46;H04N1/04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郑小军;冯志云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馈纸装置,特别是降低取纸臂取纸时产生的震动及噪音的自动馈纸装置。
背景技术
多功能事务机以及扫描仪都是现今常见的办公机具,为了多张连续进纸以提高扫描速度,而有配置自动馈纸装置的多功能事务机以及扫描仪的问世。然而随着扫描速度的提升,取纸的速度也跟着加快,在取纸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更大的震动以及噪音,甚而影响机器的使用寿命。
图1为一种现有的自动馈纸装置,由美国专利号第US6792241号专利所公开。图1的自动馈纸装置1包括一取纸臂10,一取纸滚轮11,一分纸垫12以及一分纸滚轮13。
馈纸装置的取纸臂10用以将纸张S馈送至装置内部,并因取纸状态的不同而位于一预备位置或一取纸位置。请再参阅图1,其为取纸臂10位于预备位置的示意图。
请参阅图2,其为取纸臂10位于取纸位置的示意图。当扫描作业启动时,取纸臂10向下旋转至取纸位置,故取纸滚轮11得以将位于进纸口C的纸张S一一分离馈送至馈纸通道D,而后由分纸滚轮13一一分离馈送至馈纸装置的内部。
前述的自动馈纸装置存在着以下的问题:如前所述,当自动馈纸装置进行取纸动作时,取纸臂由预备位置移动至取纸位置。然而,为了提升取纸速度,设置有自动馈纸装置的办公机具就会提高取纸臂由预备位置旋转至取纸位置的速度,此时取纸臂撞击进纸口的力度也会跟着加大,因此会造成更大的震动以及噪音。若此情况未加改善,甚至可能缩减取纸臂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馈纸装置,其进纸口具有一浮动吸震结构,防止取纸臂撞击进纸口时产生过度震动及噪音的情况发生。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馈纸装置,用于纸张馈送,包括:
一取纸模块,包含一设置于该自动馈纸装置上的转轴以及一枢接于该转轴的取纸臂,其中该取纸臂包括一取纸滚轮以及一分纸滚轮,当该取纸臂位于一取纸位置时,该取纸滚轮将进入一进纸口的纸张馈送至该自动馈纸装置内;以及
一浮动吸震结构,设置于该进纸口,当该取纸模块被转动至该取纸位置时,该取纸滚轮与该浮动吸震结构接触,而使该纸张被送入该自动馈纸装置内。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浮动吸震结构包含一凹槽以及一覆盖于该凹槽上的摩擦片。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摩擦片包含一固定区域以及一浮动区域,其中该固定区域被贴附于该进纸口上而该浮动区域覆盖于该凹槽上,且该浮动区域于受到该取纸滚轮的触压时相对该固定区域摆动。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自动馈纸装置还包括一设置于该凹槽内的泡棉,所述泡棉位于对应该取纸滚轮与该摩擦片接触的位置,用以承受该取纸滚轮的下压力以及该取纸滚轮与该摩擦片接触时所产生的震动。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凹槽有部分空间未被该泡棉所填充。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分纸滚轮套设于该转轴上,并与一分纸片接触,用以分离纸张。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馈纸装置的取纸臂位于预备位置时的剖面图;
图2为现有馈纸装置的取纸臂位于取纸位置时的剖面图;
图3为显示本发明的自动馈纸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A为显示图3中的浮动吸震结构的泡棉设置于凹槽内的立体图;
图4B为显示图3中的浮动吸震结构的摩擦片覆盖于凹槽上的立体图;
图5为取纸臂位于取纸位置时,对应图3的A-A剖面线的剖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馈纸装置 10 取纸臂
11 取纸滚轮 12 分纸垫
13 分纸滚轮 S 纸张
C 进纸口 D 馈纸通道
2 自动馈纸装置 20 取纸模块
201 取纸臂 201a 取纸滚轮
201b 分纸滚轮 201c 分纸片
202 转轴 21 浮动吸震结构
211 凹槽 212 泡棉
213 摩擦片 213a 固定区域
213b 浮动区域 213c 间隙
22 进纸口
具体实施方式
依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馈纸装置,可应用于多功能事务机或自动馈纸扫描仪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29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合成单硫醚类化合物的方法
- 下一篇:充气式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