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负载均衡服务器以及集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002264.2 | 申请日: | 201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3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锋;顾润喆;景培培;吴炜斯;杨芬;施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潘中毅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负载 均衡 方法 服务器 以及 集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集群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实现负载均衡 的方法、负载均衡服务器以及集群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应用系统数据量的增长,使得数据处理请求和计算强度相应地增长, 而日益增长的数据处理请求和计算强度对系统的规模和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为了应对这样的趋势,可以采用多机的集群运行环境来协同工作并 处理各种任务请求,从而达到单系统高并发和多系统融合的目的。同时,通 过集群实现系统无缝扩展,使系统性能和硬件的增加得到成比例的提高。
目前,大多数集群方案都是依托于硬件的基础上,实现一个硬件集群。 但是,这些集群方案仅根据集群系统中的单一资源来分配任务请求,而且不 能根据需要实现灵活的配置,造成集群中一些平台的资源浪费,降低了集群 系统的处理能力,使得集群系统不能做出正确的分配决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负载均衡服务器以 及集群系统,用于根据集群系统中的各种资源信息分配任务请求,从而实现 集群系统的灵活配置和更有效的负载均衡。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负载均衡服务器接收任务请求,
根据负载均衡策略和至少两个子节点分别发送的各种资源信息确定处理 所述任务请求的子节点,
将所述任务请求发送给确定出的子节点。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载均衡服务器,该负载均衡服务器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任务请求和至少两个子节点分别发送的各种资源信 息;
负载均衡模块,用于根据负载均衡策略和所述各种资源信息确定处理所 述任务请求的子节点;
分配模块,用于将所述任务请求发送给确定出的子节点。
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集群系统,该集群系统包括:
至少两个子节点和负载均衡服务器;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子节点分别采集各自的各种资源信息,并将所述各 种资源信息发送给负载均衡服务器,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器接收任务请求和所 述各种资源信息,根据负载均衡策略和所述各种资源信息确定处理该任务请 求的子节点,并将该任务请求发送给确定出的子节点。
实施本发明的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负载均衡服务器以及集群系统 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根据负载均衡策略和集群中的至少两个子节点分别 发送的各种资源信息确定处理任务请求的子节点,在集群系统中实现最合理 的资源分配,从而实现系统的负载均衡,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实现灵活的配置, 使系统的处理效率得到最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的实施例一;
图3是本发明的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的实施例二;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集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集群系统中的负载均衡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负载均衡服务器中的负载均衡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集群系统中的负载均衡服务器的实施例一;
图8是本发明的集群系统中的负载均衡服务器的实施例二;
图9是本发明的集群系统中的负载均衡服务器的实施例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 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 法包括:
S101,负载均衡服务器接收任务请求。
由于在集群系统中通常对添加类型的任务请求做负载均衡,因此,在S101 中接收到的任务请求指代本地添加任务请求或者远程添加任务请求。另外, 为了给集群系统提供一个接收任务请求的可靠的通路,本发明实施例优选采 用MINA(Multipurpose Infrastructure for Network Applications)的点对点的模式 来接收任务请求,其中,MINA是开源组织APACHE维护的一个网络应用程 序框架,用户利用MINA可以容易地开发高性能和高伸缩性的网络应用程序。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采用JAVA中基于TCP/IP socket通讯方式的其他 模式接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22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7-ACP·HCl的精制工艺
- 下一篇:一种有机肥碱度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