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防移动终端触摸屏损坏的方法及相关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002215.9 | 申请日: | 2010-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3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巧玲;王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4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预防 移动 终端 触摸屏 损坏 方法 相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防移动终端触摸屏损坏的方法及一种预防移动终端触摸屏损坏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制造技术的革新,移动终端上的屏幕从最初的小尺寸、单色彩向大尺寸、且具备触摸功能的方向发展。移动终端的屏幕有越来越好的显示效果和越来越多的功能。目前中、高端的移动终端都有较大尺寸的触摸屏,甚至有的移动终端用触摸屏代替了绝大部分传统按键,例如数字键的功能,该移动终端的面板上除了触摸屏之外,只有电源开关等少数几个必要的按键。
然而,具备大尺寸触摸屏的移动终端与先前小尺寸屏幕的移动终端相比,更容易因划伤、重压等外部意外事件而损坏,一旦触摸屏被损坏,将无法执行触摸功能。
对于触摸屏而言,导致损坏的常见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
1、过于尖锐的物体在触摸屏上滑动,例如尖锐的指甲、不合适的触摸笔进行触摸操作;
2、长时间对触摸屏施加较重压力,例如移动终端放在口袋、书包中被周围的其他物体挤压。
对于用触摸屏代替绝大部分传统按键的移动终端来说,由于触摸屏被损坏后用户无法通过触摸屏来进行输入,因而该移动终端将丧失绝大部分的功能,除了更换触摸屏相关器件之外,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因此如何预防触摸屏受到损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预防移动终端触摸屏损坏的方法,用以提供一种避免移动终端的触摸屏因挤压或划伤而损坏的方案。
对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预防移动终端触摸屏损坏的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预防移动终端触摸屏损坏的方法,包括:
检测到触摸屏发生接触事件后,确定该接触事件是否会造成触摸屏损坏;以及
在确定出该接触事件会造成触摸屏损坏时,执行预定的预防触摸屏损坏的措施;
所述确定该接触事件是否会造成触摸屏损坏,具体包括:
以预定的频率检测是否有接触事件,并确定以预定检测周期连续检测到接触事件的次数,以及
在确定出的次数大于预定值时,确定该接触事件会造成触摸屏损坏。
一种预防移动终端触摸屏损坏的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触摸屏是否发生接触事件;
确定单元,用于在检测单元检测到触摸屏发生接触事件时,确定该接触事件是否会造成触摸屏损坏,所述确定该接触事件是否会造成触摸屏损坏,具体包括:以预定的频率检测是否有接触事件,并确定以预定检测周期连续检测到接触事件的次数,以及在确定出的次数大于预定值时,确定该接触事件会造成触摸屏损坏;
执行单元,用于在确定单元确定出该接触事件会造成触摸屏损坏时,执行预定的预防触摸屏损坏的措施。
一种预防移动终端触摸屏损坏的装置,包括四线式触摸屏连接器、控制器、比较器和计数器,其中:
四线式触摸屏连接器,用于在检测到触摸屏发生接触事件时,输出非零电平;
比较器,用于在四线式触摸屏连接器输出非零电平时,向计数器输出预定有效电平;
计数器,用于以预定频率对比较器输出的电平进行采样,在每次采样时,若采样值为有效电平则将计数值加1,并确定当前计数值是否超过预定阈值,以及在确定出当前计数值超过预定阈值时,向控制器发送预定信号;否则将计数值清零;
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计数器发来的预定信号后,执行预定的预防触摸屏损坏的措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防触摸屏损坏的方案,在检测到触摸屏发生了接触事件后,判断该接触事件是否会造成触摸屏损坏,在判断结果为是时发出报警信号以提醒移动终端用户采取措施,或者执行震动等措施改变移动终端的位置,从而实现尽早发现导致触摸屏被损坏的外部事件,防止触摸屏被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电阻触摸屏的多层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阻触摸屏检测接触事件的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实现原理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确定接触点单位面积上的平均压力值的示意图;
图5为确定接触点位置信息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防移动终端触摸屏损坏的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预防移动终端触摸屏损坏的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22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一体化输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缆展开测试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