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电容供电的加热雾化电子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01831.2 | 申请日: | 201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2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邓中山;刘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4F47/00 | 分类号: | A24F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戴云霓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电容 供电 加热 雾化 电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加热雾化功能的电子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电容供电的加热雾化电子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传统吸烟方式对吸烟者本人及其周围人群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为人们所共识。为此,许多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部门已相继出台规定,明令禁止在公共场合吸烟。然而,对于具有香烟依赖(或成瘾)的烟民而言,戒烟必将是一个十分艰难而痛苦的长期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
为满足戒烟需要,目前市场上已推出多种形式的香烟替代品,如烟碱喷雾剂、烟碱药水、烟碱贴剂、烟碱口香糖、可将烟碱溶液雾化的电子烟等。其中,电子烟可实现对烟碱溶液的有效雾化,从而在吸食过程中保留了传统抽烟方式那种吞吐烟雾的特点,可更大程度地满足吸烟者的习惯。此外,电子烟所产生烟雾的主要成分是烟碱,不含焦油等危害人体健康的致癌物。因此,电子烟近年来不断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正逐步成为一种香烟替代品,在戒烟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有电子烟雾化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两大类:加热雾化及超声雾化。申请号为03242914.2,名称为“一种笔式微型蒸汽发生器”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可对小空腔内液体实施加热雾化的方案,该方案实施于常规液体及烟碱溶液的雾化,从而可发展出对鼻腔、口腔等部位输送烟碱蒸汽的功能。与加热雾化方案不同的是,申请号为03111173.4,名称为“一种非可燃性电子雾化香烟”的中国发明专利提出了超声雾化方案,这种雾化方案与家庭用加湿器的雾化原理一样。由于超声雾化技术具有较高的雾化效率,因而已被广泛用于各种雾化领域,如加湿器、喷雾器、医用雾化器、超声雾化治疗仪、超声雾化吸入器、超声波美容仪、香薰雾化器等。然而,由于受体积限制,在电子烟上实现超声雾化,以现有技术还具有相当难度。事实上,也正因为如此,目前市场上的电子烟产品几乎无一例外最终都采用了加热雾化方案,而不是广告上所宣称的高科技超声雾化。
尽管加热雾化已被成功用于电子烟产品,但目前所采用的加热方式大多为电阻丝加热。这种加热方式的加热效率相对较低,因而存在雾化量偏小、能量利用不充分的问题。申请人曾于2007年提出一种纳米尺度超精细空间加热雾化的解决方案(申请号为200710121524.6和200720173030.8,名称为“具有纳米尺度超精细空间加热雾化功能的电子烟”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和实用新型专利),可显著提高加热雾化效率,但其制作成本相对较高。
此外,不难发现,目前已公布的电子烟的相关专利大多采用充电电池为其雾化器提供电力。作为香烟替代品,电子烟首先需要结构紧凑,否则重量过大不宜携带或使用。充电电池具有电力续航能力强的优点,但用在戒烟产品中却有其明显缺点。具体表现为:首先,充电电池重量较大,不利于减轻电子烟整体重量;其次,充电电池续航能力强,使得电子烟的可持续吸食时间远长于传统纸烟一支的吸食时间,这样就会导致戒烟者不易控制吸烟量,进而造成不能有效戒烟;除此之外,充电电池充电时间偏长,一般需要多达数个小时,戒烟人士需要购买多套产品才能满足需求,从而增加戒烟成本。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电容供电的加热雾化电子烟,该电子烟采用电容充电,解决了传统充电电池进行电子烟充电的上述缺陷;并且本发明电子烟的电源部分、烟体部分以及烟嘴部分都可以采用插接方式连接,使电子烟更便于携带,也能有效避免运输或携带过程的电路自动接通问题。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电容供电加热雾化的电子烟,其由电源部分、烟体部分和一空心烟嘴组成;所述电源部分包括:一采用电容供电的电源1;一安装于所述电源1后端的指示灯2;安装于所述电源1前端的一对电极插接头3和一引线插接头4;所述烟体部分包括:一空心烟杆5;安装于所述空心烟杆5后端的一对电极插接口6和一引线插接口7;依次装于所述空心烟杆5的空心腔体内电极插接口6和引线插接口7之前的控制电路模块8、加热雾化装置9、吸液头10和烟碱储液仓12;所述烟碱储液仓12内装有海绵体,其仓壁上设有进液口11;所述吸液头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加热雾化装置9和所述海绵体接触连接;所述电源部分与所述烟体部分分离放置或通过所述电极插接头3、引线插接头4和所述电极插接口6、引线插接口7采用插接方式相连,并在连接处设有机械卡口式防脱装置;所述烟体部分前端与所述空心烟嘴后端采用插接连接或螺纹连接;所述电源1、指示灯2、控制电路模块8和加热雾化装置9依次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18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寝具罩
- 下一篇:制备高度风味可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