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除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001673.0 | 申请日: | 201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2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徐弘;尹智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弘;尹智鸿 |
主分类号: | A47L23/20 | 分类号: | A47L23/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彭愿洁;李文红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湿器。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使用除湿设备例如除湿器,用于在潮湿环境中进 行除湿处理。例如,使用除湿器对鞋子进行除湿处理。
现有技术中的用于对鞋子进行除湿处理的除湿器主要是利用干燥剂进行 除湿。除湿器一般包括通风外壳,干燥剂一般被放置于通风外壳中。在使用 前,除湿器是密封的,干燥剂与外界空气隔绝;使用时,打开除湿器,将除 湿器放于鞋内,当干燥剂在干燥状态下,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直到饱和状 态,从而实现除湿。
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的除湿设备,因为干燥剂是放置于通风外壳,只有最外层的干 燥剂才能接触空气,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干燥剂被动地进行干燥,干燥效率 低,另外也存在干燥剂外湿内干的问题,除湿效果差。另外,由于除湿器对 鞋内外同时除湿,除湿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除湿器,能够进行主动吸湿, 达到更好的除湿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除湿器,包括:
能够承载干燥剂的通风外壳,所述干燥剂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所述通风外壳与空气回收外壳的一端连接,所述空气回收外壳上安装有 在运转时带动空气流动与所述通风外壳中承载的干燥剂接触的风扇;
与所述空气回收外壳另一端连接的密封底座,所述密封底座具有能够紧 贴鞋内壁将鞋密封的软边。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除湿器中增加风扇,推动 外围空气与干燥剂进行充分接触,从而加快干燥剂吸湿速度,提高吸湿功能。 另外,针对干燥鞋的特殊性,增加密封底座将鞋子密封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 能够将干燥空气的范围缩小在鞋的空间内,提高除湿效率。进一步地,通过 密封底座将鞋密封,从而将除湿器的除湿范围限制在鞋框的范围,提高除湿 的效率。
进一步地,空气回收外壳具有通风口,鞋框内空气从鞋框经通风外壳到 达空气回收外壳,并从上述通风口回到鞋框。这样构成一个除湿的循环,提 升除湿的效果。
进一步地,通风外壳为透明色能够方便观察干燥剂的状态,在干燥剂饱 和的时候及时更换干燥剂。
进一步地,通风外壳内置有湿度显示剂,或湿度显示贴。能够及时显示 干燥剂的状态,在干燥剂饱和的时候及时更换干燥剂。
进一步地,通风外壳的通风口为旋涡式通风口,全面接触到鞋框内壁, 带走鞋内的水分,从而提高除湿的效果。
进一步地,空气回收外壳内置臭氧产生器和/或过滤通过上述空气回收外 壳的纳米空气过滤网。臭氧产生器能够产生臭氧除菌和除臭,另外纳米空气 过滤网也能够起到过滤空气达到臭氧除菌和除臭的作用。
进一步地,上述空气回收外壳内置为上述风扇、臭氧产生器、以及显示 电池工作状态和电池电量的指示灯供电的充电电池。
空气回收外壳内置充电接口连接内置的充电池,上述充电接口可与交流 电转换器连接对上述充电池充电;充电池通过电子线路连接,提供电源给空 气回收外壳内置的风扇,臭氧产生器及显示电池工作状态和电池电量的指示 灯。使用充电电池能够方便地充电,除湿器就不需要经常更换电池,方便应 用。
进一步地,上述电子线路还具有监控充电池充放电的情况,避免电池过 热及超出负荷;和/或,控制风扇、臭氧产生器及指示灯的操作的电路。这样 能够更好地知道电池、风扇、臭氧产生器的工作状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 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 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除湿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除湿器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除湿器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除湿器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除湿器工作状态下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弘;尹智鸿,未经徐弘;尹智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16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自动进给功能的弹簧端面磨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工件双面加工自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