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切换的针杆驱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10001455.7 | 申请日: | 2010-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5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T·内尔特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尔克普-阿德勒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D05B55/16 | 分类号: | D05B5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马江立 |
地址: | 德国比***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换 驱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双针缝纫机的可切换的针杆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用于双针缝纫机的可切换的针杆驱动机构由DE-PS 955023已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确保将移出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下的针杆以工作 可靠的方式固定在引导摇板/连板上。
根据本发明,所述目的通过具有在权利要求1中所给出的特征的可切 换的针杆驱动机构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认识到,如果可以精确地调节两个静止止挡件之间的距离, 在所述两个静止止挡件之间移出的针杆被保持在引导摇板上,则可以优化 被移出的针杆在引导摇板上的固定的工作可靠性。由距离调节装置确保所 述精确调节。由此,降低了对可切换的下静止止挡件的结构布置的要求。 此外,还可以通过所述距离调节装置确保:在缝纫状态下,在携带缝纫针 的针杆座的引导部段与所述引导摇板的相应引导部段之间保持一确定的、 有限的距离,从而在缝纫状态下恰好不出现不希望的碰撞。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心调节装置确保高度精确地预定间距预值, 还可以对所述间距预值进行无级调节。
已证明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心量对于在实践中需要的调节位移是 足够的。例如0.2mm的偏心量便可能足够。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挡环形成一可靠地固定在针杆上的上静止止挡 件。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静止止挡件已经在实践中得到证明。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形成有斜切部的上导棱使止挡球以确定的方式 抵靠在该上导棱上。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动机构已经在实践中得到证明。
在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计方案中,挡环的两侧、即挡环的上边缘 和下边缘都用于止挡目的。
关于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针杆传送装置,间距调节装置的根据本发 明的设计方案特别是得到证明。所述间距调节装置通过针杆传送原本需要 的部件——即推力轴——来实现。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缝纫机的优点与在上文中结合根据本发明的 可切换的针杆驱动机构所述的优点相同。所述缝纫机通常涉及双针缝纫机。 也可以使用具有不同的缝纫针数量的多针缝纫机。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一双针缝纫机的工作侧的视图,其中略去了机台以显示出安 装在基板中的各零件;
图2示出根据图1的双针缝纫机的透视图;
图3由根据图1的观察方向示出放大的缝纫机针杆切换组件,其中两 个针杆皆处于上止点并处于接入的缝纫工作状态;
图4由图3中的观察方向IV示出针杆切换组件的视图;
图5由图4中的观察方向V示出针杆切换组件的视图;
图6以类似于图3的视图示出组件,其中左针杆在下止点区域中被接 入而右针杆被移出;
图7以类似于图4的视图示出在根据图6的切换状态下的针杆切换组 件;
图8以类似于图6的视图示出针杆切换组件,其中在根据实施针传送 摆动运动的位置中示出针杆,与图6相比略去了针杆切换组件的几个部件;
图9以类似于图7的视图示出在根据图8的针传送位置中的针杆切换 组件;
图10示出图9中的区域X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以类似于图8的视图示出根据实施针传送摆动运动的针杆切换组 件;
图12以类似于图7的视图示出在根据图11的针传送位置中的针杆切 换组件;
图13示出图12中的区域XIII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以类似于图4的视图示出针杆切换组件,其中却略去几个部件, 在推力轴/驱动轴(Schubwelle)的区域中被截断并且局部被剖开;
图15示出图14中的局部XV的放大图;
图16根据图14中的观察方向XVI示出组件的视图;
图17示出缝纫机针杆传送装置的连杆系/连杆机构在拉杆的传送位置 中的透视图;
图18示出由平行于推力轴纵轴线的观察方向观察的、根据图17的连 杆系的侧视图;
图19示出根据图18中的线XIX-XIX的剖视图;
图20以类似于图17的视图示出连杆系,其中拉杆在非工作位置中示 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尔克普-阿德勒股份公司,未经杜尔克普-阿德勒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14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