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抑制烟草黑胫病菌危害的链霉菌以及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01144.0 | 申请日: | 201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0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周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倩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Q1/04;A01N63/02;A01P3/00;C12R1/46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28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抑制 烟草 病菌 危害 霉菌 以及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链霉菌及其用于抑制烟草黑胫病菌危害的用途,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了抑制烟草黑胫病菌危害的保藏菌株,可大大地减轻烟草黑胫病的危害。本发明属于防治烟草黑胫病危害烟草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烟草黑胫病(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e)是van Breda de Haan1896年在印尼爪哇烟草上发现的一类卵菌病害,主要侵染烟草根部及茎基部。该病是烟草的毁灭性病害,同时也是世界烟草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1922年便成为美国佛罗里达、堪萨斯州雪茄烟区的严重病害。1924年以后,该病已遍布于全世界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烟田。目前烟草黑胫病广泛分布于我国各产烟区。据2004~2005年全国15个省(市)烟草侵染性病害调查结果,黑胫病病害严重的省(市)有安徽、重庆、四川、贵州、湖南,其次为河南、云南、山东、福建等,并且该病多与烟草青枯病混合发生,使其危害性进一步加重。烟草黑胫病平均发病率为10%~20%,发病率高的田块达75%,严重的甚至造成绝收。据估测,2006年我国烟草因黑胫病引起的病害损失达27656.1万元。特别是在长江以南各烟区又常常与烟草青枯病混合发生,对烟草造成的危害更加严重。该病害对烟草种植造成的产量和产值损失非常巨大,目前仅低于烟草花叶型病毒病(TMV、CMV和PVY),居第2位。该病主要表现为烟草矮化、萎焉、叶片发黄、根和茎基部坏死,平均发病率为5%到12%,重者损失达到75%,甚至绝收。目前主要采用选育抗病品种、轮作和药剂防治等措施来防治烟草黑胫病。在使用化学杀菌剂防治植物病害的同时,不仅相应地带来其它方面的安全问题,而且还带来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及该病菌抗性的发展问题等。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的第21条决议指出“要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化学农药的销售和使用,到2010年初,生物农药的产量将占农药总量的60%”。王荔等利用细胞工程育种在实验室已获得成功,但尚未能在生产上推广使用,转基因技术在烟草黑胫病的抗病育种应用也尚未见报道。生产上用来防治烟草黑胫病的化学药剂多为苯基酰胺类及乙磷铝等同一种或作用机制相同的几种内吸性杀菌剂,很容易产生耐药性,从而引起药效下降,药剂用量增加。在控制烟草黑胫病的实践中,病害发生期主要采用化学药剂防治,化学药剂防治虽然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烟草是叶用作物,施用农药后,很容易影响品质,并且药物的残留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植物病害,最早始见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用医用抗生素如链霉素(Streptomycin)、土霉素(Oxytertracyline)、灰黄霉(Griseofulvin)等来防治植物病害。我国农用抗生素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发展迅速,至今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放线菌是一类极其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其中的很多、尤其是链霉菌属能产生多种抗生素类物质,用于植物病害防治有着广阔的前景。国内外已报道的抗卵菌天然活性放线菌株主要有:周成萍从海南五指山原始林区采集的土样中分离获得1株对辣椒疫霉菌具强烈抑菌活性的放线菌WZ60菌株,田间防治辣椒疫病的试验结果表明,WZ60对辣椒疫病具有90%的优良防治效果;林壁润、谢大双等分离到1株链霉菌(Streptomyces spp.),其产生的抗生素2507(万隆霉素)对苗期的黄瓜疫病菌(Phytophthora melonis Kat.sura)具有良好的抗生作用;Samac DA等研究发现大多数产生抗生素的链霉菌菌株对苜蓿疫霉属3个不同菌株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两个菌株减少由苜蓿疫霉属真菌引起的落叶;2005年Gil-Jae Joo分离得到一株链霉菌EF-76产生格尔德霉素。研究发现其重组菌株FP-54对蜡样芽孢杆菌ATCC 14579及疫霉病菌有较强的拮抗性;2007年阿里玛斯等从植物的根部、茎部和叶片中分离到内生放线菌菌株gCLA4,该菌株的无菌滤液能够强烈抑制病菌孢子囊的形成及游动孢子的释放,并且对其菌丝生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疏秀林,安德荣通过黄瓜霜霉病孢子萌发试验和离体叶片抑菌试验研究发现,瑞拉菌素产生菌S-5120菌株和瑞拉菌素均对黄瓜霜霉病有较强抑制作用。刘乐涛等在2008年从辣椒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A10,该菌株对孢子囊萌发的抑制率达到89.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倩,未经周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11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