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投影装置及其调整投影影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001034.4 | 申请日: | 201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9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苏镇港;陈信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21/20 | 分类号: | G03B21/20;G03B21/00;H04N9/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和天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69 | 代理人: | 严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汐***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投影 装置 及其 调整 影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投影装置及其调整投影影像的方法,特别是一种具有可调整亮度和自动化颜色增强的投影装置及调整投影影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投影装置大都是以灯泡作为发光源,利用输入至灯泡的电压调整灯泡的亮度。但为了避免灯泡的损坏,控制灯泡亮度的电压不能有太大的变化,因此亮度无法随着环境而随意调整。若投影装置在一个较昏暗的环境中,就只能利用其他的遮蔽物来遮光,会较为耗电。
而先前技术中另外公开一种利用红绿蓝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源的投影装置。此种投影装置可以利用红绿蓝三色的叠合(Overlap)来调整投影装置亮度,叠合比例越多,投影出的亮度就越亮。但在先前技术当中,利用此红绿蓝三色叠合的技术容易造成投影装置的功率负荷过大而过热,并且也可能会造成投影装置投影影像的失真。因此在先前技术当中,无法随意地利用叠合的方式来调整投影出的投影影像。
因此有需要发明一种新的投影装置及调整投影影像方法以解决先前技术的缺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投影装置,其具有可调整叠合比例的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调整投影影像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投影装置具有投影功能,投影装置包括投影模块、输入接口、信号转换模块、分析模块以及叠合模块,投影模块包括红光投影模块,用以发出红光;绿光投影模块,用以发出绿光;蓝光投影模块,用以发出蓝光;输入接口用以输入一影像信号;信号转换模块用以转换影像信号为数字视频数据;分析模块用以分析数字视频数据,以得到分析结果;以及叠合模块,用以根据分析结果调整红光、绿光或蓝光的叠合比例,以控制投影模块投影出投影影像,其中叠合模块还设定最大叠合比例,叠合比例不超出最大叠合比例。
本发明的调整投影影像的方法用于一投影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输入影像信号,以转换为数字视频数据;分析数字视频数据以得到分析结果;根据分析结果调整红光、绿光以及蓝光的叠合比例,其中叠合比例不超出最大叠合比例;以及投影出投影影像。
本发明可随意地利用叠合的方式来调整投影出的投影影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投影装置的架构图。
图2A为本发明的投影装置在一般状况下投影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的投影装置在叠合状况下投影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调整投影信号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4A为本发明的投影装置在黄色25%状况下的叠合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的投影装置在黄色50%状况下的叠合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投影装置10 分割模块51
投影模块20 颜色检测模块52
红光投影模块21 叠合模块60
绿光投影模块22 调整界面70
蓝光投影模块23 叠合对应表T
输入接口30 红光R
信号转换模块40 绿光G
分析模块50 蓝光B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先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的投影装置的架构图。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投影装置10为具有数字光处理技术(Digital LightProcessing,DLP)功能的投影装置10,能够利用叠合方法提高投影影像亮度及自动化颜色增强的功能。投影装置10为一种利用发光二极管作投影光源的投影装置10。投影装置10包括投影模块20、输入接口30、信号转换模块40、分析模块50、叠合模块60、调整界面70以及叠合对应表T。
投影模块20具有红光投影模块21、绿光投影模块22以及蓝光投影模块23。上述的各色投影模块皆为利用发光二极管所组成,用以分别发出红光R、绿光G以及蓝光B。其投影方式请参考图2A,关于本发明的投影装置在一般状况下投影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10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