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物联网终端的互唯一性标识实施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00822.1 | 申请日: | 2010-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5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彭保;邢玲;马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保 |
主分类号: | H04W84/00 | 分类号: | H04W84/00;G06F17/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10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网 终端 唯一 标识 实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电子标签技术,尤其涉及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及电子标签技术的产品互唯一性标识方法的提出与实施。
背景技术:
物联网终端上的标识(例如电子标签)与其所标识产品相互一一对应这个特征是物联网在业务应用领域所必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这个相互一一对应的特征在本发明中被称为互唯一性。物联网终端的互唯一性标识是本发明的主要内容。
物联网是指将各种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可使所有的产品与网络连接,方便识别和管理。物联网实质是以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和RFID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RFID技术与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传输网络无缝融合,实现所有产品的互联互通并且每个产品都能够被唯一识别。物联网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的特点,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
在“物联网”这个全新产业中,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已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在世界物联网领域,中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
随着电信网络特别是无线网络的扩展和传感技术的发展,我国推广物联网的条件逐步趋向成熟。国家工信部明确提出要进一步研究建设物联网、传感网,加快传感中心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提高资源利用率、经济运行效益和投入产出效率。我国物联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物联网在广东、江苏、上海等地都已经有了局部的建设。2009年,无锡传感网中心的传感器产品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上海世博会场馆被成功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就是由具有感知、计算和通信能力的微型传感器以Ad Hoc方式构成的有线或无线网络,通过大量节点间的分工协作,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部署区域内各种环境或其它监测对象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融合,获得详尽而准确的信息,最终传送到需要这些信息的用户。与传统的无线通讯网络和移动Ad Hoc网络相比,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自组织性、低成本性、资源受限和以数据为中心等特点,这些特点使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在森林、沙漠、战场等恶劣区域进行大规模部署,从而建立一个信息获取网络。同时,无线传感器网络也可以在智能家庭、厂房监控等应用中进行中小规模的部署。在一些特殊应用中传感器节点部署的数量可能是几个到几十个,传感器节点也可能是昂贵且资源不受限制。这种多样性特点使得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主要以应用为导向展开。
无线传感器网络不同于其它网络,它常常部署工作在无人值守且很难使用典型计算设备的雨、雪、潮湿、高压和高温等恶劣自然条件下,以及应用于地雷探测、战场监督或目标跟踪等条件更加恶劣的军事领域中。无线传感器网络需要在这些特殊环境下自治运行,因而产生了特有的挑战:一个对手能够很容易捕获且从物理上威胁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对手能够通过注入恶意代码立即影响传感器节点,使节点产生故障,提取节点存储的密钥信息,从而绕过如鉴别、加密和确认等安全屏障。进而,对手能够由系统内部发起攻击作为内部攻击,并且目前现有系统对于内部攻击不具有防御能力。因而,当对定位系统发起攻击时,定位系统的性能将会受到极大破坏。例如一个基于锚节点的定位模型,如果恶意锚节点给节点提供了错误的位置信息,那么它们将会错误地计算自己的位置。另一方面,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终端(即传感器节点)在网络中的唯一性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当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都能给被唯一地标识并且该标识与其所标识的产品能够相互一一对应,这样定位的节点及获得的数据才能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中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终端进行的互唯一标识技术研究至今还没有查阅到公开的研究或报告资料。无线传感器网络巨大应用价值,引起了许多国家军事部门、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形成了多个研究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保,未经彭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08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回线辅助装置的卷线器
- 下一篇:一种使用网络多通道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