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电平电力变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62470.5 | 申请日: | 2009-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0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小柳公之;木下雅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M7/48 | 分类号: | H02M7/4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今子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平 电力 变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逆变器等三电平电力变换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三电平电力变换装置,已知从直流变换为交流的3相的三电平逆变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以下,参照图9~图20,说明专利文献1记载的以往装置。图9是示出专利文献1记载的一般的三电平电力变换装置的电路图,示出了3相的三电平逆变器的主电路结构。
在图9中,三电平逆变器具备串联连接的直流电源1、2,并具有正侧电位P(以下,称为“P电位”)、负侧电位N(以下,称为“N电位”)、以及中点电位M(以下,称为“M电位”)。另外,在由交流电源系统构成直流电源1、2的情况下,一般情况下,使用二极管整流器和大电容的电解电容器等(未图示)。
在P电位与N电位之间,连接了IGBT(绝缘栅型双极性晶体管)模块16、17、18(主开关),各IGBT模块16、17、18的交流输出端子(中间端子)11经由IGBT模块19~24(双向开关)而与M电位连接。
IGBT模块16内的IGBT(开关元件)3以及二极管4与P电位连接,IGBT5以及二极管6与N电位连接。
IGBT模块19~24的各1对分别构成了双向开关,连接于M电位与IGBT模块16~18内的各交流输出端子(中间端子)11之间。
IGBT模块19由IGBT7和与IGBT7逆并联连接的二极管8的组构成,IGBT模块20由IGBT9和与IGBT9逆并联连接的二极管10的组构成。
IGBT模块19、20(双向开关)由对IGBT以及二极管的组进行了逆串联连接的结构构成,与其他2相对应的IGBT模块21~24也同样地构成。另外,逆串联连接的IGBT成为共发射极,但也可以是共集电极。
三电平逆变器的3相输出端子经由滤波用的电抗器12、13、14而与负载15连接。
由此,构成了能够输出三电平(P电位、N电位以及M电位)的逆变器。
在由IGBT模块和直流电源装置(大电容电解电容器)构成图9的三电平逆变器的情况下,例如,将IGBT模块16、17、18设为“2in1类型”的IGBT模块,将IGBT模块19~24设为“1in1类型”的IGBT模块,由串联连接的电解电容器构成直流电源1、2。另外,还有时由“2in1类型”的IGBT模块构成IGBT模块19~24。
图10是示出“2in1类型”的IGBT模块16~18的结构例的外观立体图,图11是示出图10的内部功能的等价电路图。
在图10、图11中,IGBT模块具备:与P电位连接的集电极端子(C1)27、与N电位连接的发射极端子(E2)28、以及与负载输出及双向开关连接的中间端子(发射极/集电极端子E1C2)11。一般情况下,按照图10所示的顺序构成各端子27、28、11。
图12是示出“1in1类型”的IGBT模块19~24(双向开关)的结构例的外观立体图,图13是示出图12的内部功能的等价电路图。
在图12、图13中,IGBT模块(双向开关)具备集电极端子(C)30和发射极端子(E)31。
另一方面,图14是示出“2in1类型”的双向开关的结构例的外观立体图,图15是示出图14的内部功能的等价电路图。
在图14、图15中,IGBT模块(双向开关)具备集电极端子(C1)40和集电极端子(C2)41。
在由“2in1类型”的模块构成IGBT模块19~24(双向开关)的情况下,如图15那样,成为共发射极(或者、共集电极),所以各端子能够如图14那样构成。
图16是示出专利文献1记载的以往的三电平逆变器的1相的电路图。
在图16中,IGBT模块16与电解电容器25、26之间在P电位侧是通过第1导体33连接的,该第1导体33是连接IGBT模块16的上支路侧的集电极端子27与电解电容器25、26的正侧电位端子32之间的导体。
另外,在N电位侧,通过第2导体37而连接,该第2导体37是连接IGBT16的下支路侧的发射极端子28与电解电容器25、26的负侧电位端子36之间的导体,在M电位侧,经由IGBT模块19、20(双向开关),与电解电容器25、26的串联连接点34连接。
进而,IGBT模块19、20(双向开关)与电解电容器25、26之间是通过第3导体35连接的,该第3导体35是连接IGBT模块19的集电极端子30与电解电容器25、26的串联连接点34之间的导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624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载人运载火箭故障检测系统
- 下一篇:大字符喷码机智能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