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永磁体型旋转电机及使用该永磁体型旋转电机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80162467.3 | 申请日: | 2009-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7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 发明(设计)人: | 中野正嗣;松永俊宏;高岛和久;阿久津悟;森田友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2K1/27 | 分类号: | H02K1/27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马洪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 体型 旋转 电机 使用 电动 动力 转向 装置 | ||
1.一种永磁体型旋转电机,包括:
转子,该转子具有转子铁心和多个磁极,这些磁极设于所述转子铁心且由永磁体构成;以及
定子,该定子具有多个极齿和定子铁心,其中,所述多个极齿与所述多个磁极相对,所述定子铁心形成有用于收纳卷绕于这些极齿的电枢绕组的槽,该定子在所述极齿的与所述转子相对的部分处沿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设有辅助槽,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的所述辅助槽设于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上的一部分,
且在将所述磁极的数量(磁极数)设为P、将槽的数量(槽数)设为S时,满足如下关系:
0.75<S/P<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槽没有设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端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永磁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槽设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中央部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槽设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中央部分,在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端部没有设置所述辅助槽,此外,所述磁极是一个磁极由一个瓦型永磁体构成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槽的宽度比所述槽的开口宽度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槽的深度比所述极齿的前端部的厚度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极齿的与转子相对的部分处,所述辅助槽在所述定子铁心的周向中央部设有一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槽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上的多个位置,并且所述辅助槽的周向位置在所述各极齿上是一致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长度设为Lc、将设有所述辅助槽的部分的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长度设为Ld时,Lc和Lc满足0.4≤Ld/Lc≤0.6的关系式,更理想的是Ld/Lc=0.5。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将N设为自然数,所述极数P为12N±2N,槽数S为12N。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将N设为自然数,所述极数P为9N±N,槽数S为9N。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端部设有所述辅助槽,在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中央部没有设置辅助槽。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辅助槽的部分与没有所述辅助槽的部分在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上交替设有M层(M为2以上的整数)。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永磁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长度设为Lc,使Lc/M≥2mm。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是埋设在设于所述转子铁心内部的窗部中的磁体埋入型结构。
16.一种永磁体型旋转电机,包括:
转子,该转子具有转子铁心和多个磁极,这些磁极设于所述转子铁心且由永磁体构成;
定子,该定子具有多个极齿和定子铁心,其中,所述多个极齿与所述多个磁极相对,所述定子铁心形成有用于收纳卷绕于这些极齿的电枢绕组的槽,该定子在所述极齿的与所述转子相对的部分处沿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设有辅助槽,
其特征在于,
m、n是彼此不同的整数,m≥0、n≥0,
在将所述定子铁心的槽的数量(槽数)设为S时,
所述辅助槽存在如下两个部分:
所述辅助槽在所述定子铁心的周向上设有m处的部分,
所述辅助槽在所述定子铁心的周向上设有n处的部分,
设有m处的部分的齿槽转矩S次分量与设有n处的部分的齿槽转矩S次分量的相位彼此相反。
17.一种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16所述的永磁体型旋转电机和齿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6246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