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拉链牙链带以及拉链、和拉链牙链带的修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80161587.1 | 申请日: | 2009-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5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 发明(设计)人: | 田村和夫;浜松俊久;加藤久典;福岛宏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YKK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A44B19/02 | 分类号: | A44B19/02;A44B19/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金杨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拉链 牙链带 以及 修补 方法 | ||
1.一种拉链牙链带(11、12),在拉链带(14)的带侧缘部(14b)上形成有链牙列(15),其特征在于,
所述链牙列(15)具有:在所述带侧缘部(14b)上注塑成型的多个第一拉链链牙(20);和安装在所述带侧缘部(14b)中所述第一拉链链牙(20)的脱落部位上的至少一个第二拉链链牙(30、50),
所述第二拉链链牙(30、50)具有:第一半部(31、51),与所述拉链带(14)分体地形成,并配置在所述拉链带(14)的第一带表面侧;第二半部(32、52),与所述拉链带(14)分体地形成,并配置在所述拉链带(14)的第二带表面侧;和紧固机构(33、53),穿插在形成于所述带侧缘部(14b)上的贯通孔(18)中,并将所述第一半部(31、51)及所述第二半部(32、52)机械地紧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牙链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机构(33)由穿插在所述带侧缘部(14b)的所述贯通孔(18)中的螺栓部件(38)和与所述螺栓部件(38)螺合的螺母部件(39)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牙链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半部(31)及所述第二半部(32)在相互接触的接触面(37)上具有位置相互对合的层差部(3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链牙链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半部(31)及所述第二半部(32)具有夹持所述拉链带(14)的带夹持部(34)和配置在所述接触面(37)与所述带夹持部(34)之间的凹状的芯绳夹持部(35),
所述层差部(36)与所述芯绳夹持部(35)相比在所述第二拉链链牙(30)的啮合头部(30c)侧且沿着相对于芯绳夹持部(35)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牙链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半部(31)与所述第二半部(32)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牙链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机构(53)由突设在所述第一半部(51)及所述第二半部(52)中的一方上的卡合突部(58)和贯穿设于另一方上并与所述卡合突部(58)卡合的卡合孔(59)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链牙链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半部(51)的啮合头部与第二半部(52)的啮合头部经由具有可挠性的连结部(57)而相互连结。
8.一种拉链,其特征在于,具有左右成一对的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牙链带(11、12)。
9.一种拉链牙链带的修补方法,拉链牙链带(11、12)在拉链带(14)的带侧缘部(14b)上注塑成型有多个第一拉链链牙(20),在所述拉链牙链带(11、12)中,当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拉链链牙(20)破损时,将破损的所述第一拉链链牙(20)从所述带侧缘部(14b)上拆下,并将修补用的拉链链牙重新安装到该带侧缘部(14b)上,从而对所述拉链牙链带(11、12)进行修补,所述拉链牙链带的修补方法的特征在于,
使用第二拉链链牙(30、50)作为修补用的所述拉链链牙,所述第二拉链链牙(30、50)具有:第一半部(31、51),与所述拉链带(14)分体地形成,并配置在所述拉链带(14)的第一带表面侧;第二半部(32、52),与所述拉链带(14)分体地形成,并配置在所述拉链带(14)的第二带表面侧;和紧固机构(33、53),将所述第一半部(31、51)及所述第二半部(32、52)机械地紧固,
使所述紧固机构(33、53)穿插在形成于所述带侧缘部(14b)的规定位置处的所述贯通孔(18)中,并通过该紧固机构(33、53)将所述第一半部(31、51)与所述第二半部(32、52)紧固,由此将所述第二拉链链牙(30、50)安装在所述带侧缘部(14b)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拉链牙链带的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定位用夹具来进行所述贯通孔(18)的形成,所述定位用夹具以与修补位置相邻的所述第一拉链链牙(20)的位置为基准进行所述贯通孔(18)的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YKK株式会社,未经YKK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6158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