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共模滤波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980160325.3 | 申请日: | 2009-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7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龟谷雅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ELMEC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3H7/01 | 分类号: | H03H7/01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模滤波器,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共模滤波器,其能够确保超高速差动信号在超高速差动传输线路中传输,同时还能衰减共模信号。
背景技术
近年来“HDTV(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高清电视”和“蓝光光盘(Blu-ray Disc)”等高清晰影像内容非常普及。为了支持这些影像内容,需要高速传输大量的数字数据,也就是说需要运用高速串行传输。
在高速串行传输中,为了缩短脉冲上升时间,需要减小电压振幅,由此导致其抗噪性能(noise immunity)变差。因此,为了提高抗噪性能,普遍使用差动传输的方式。
上述差动传输方式就是在成对的2条线路中分别同时传输正相和反相的差动信号,由此既能确保高速的传输速度,又能减小振幅从而降低电力消耗,同时还能衰减外来噪音等共模信号。
不过,这种差动传输方式中,使得外来噪音等共模信号衰减的性能并不充分,为了避免不利影响,在差动传输线路中插入共模扼流圈而应对。
现有共模扼流圈(未图示)已公知是采用在磁性线圈骨架(bobbin)上以相同圈数缠绕两条导线的结构。图26示出了其电路图。
这种结构的共模扼流圈中,由于流经两条导线的差动信号彼此反相,其产生的磁通量彼此抵消,因此保证了两条导线的阻抗较低,从而使差动信号轻易通过。
另一方面,共模信号在两条导线中以同相流经,在磁体中产生的磁通量充分一致,所以使得两条导线的阻抗变高而难于通过。因此,能够实现共模信号的衰减。
特开2000-58343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差动传输线路用共模扼流圈就是相应于上述图26结构的技术方案。
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上述方案结构是将缠绕在环形磁芯线圈上的2条线圈导体容纳于由壳体与其盖部所构成的树脂制外装壳体内,在上述壳体的外周壁外侧面、底部外表面以及盖部外表面上均镀有接地导体,在接地导体上还形成了绝缘膜,在上述绝缘膜上分别连接有端子板,端子板与线圈导体的端部焊接,上述方案通过使得特性阻抗与传输线路相一致来抑制信号的反射。
现有技术
专利文献1:特开2000-583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近年来,在上述差动传输方式中一直寻求实现3G~6G比特(Bit)/秒的信号传输速度,但在不远的将来应该需要实现8G~16G比特(Bit)/秒的传输速度。
然而,在上述如图26所示结构的共模扼流圈中,即使是让其形成与最高频率相对应的结构,也只能得到如图27所示的差动信号通过特性Sdd21以及共模信号通过特性Scc21。
从图27中可以看出,共模信号的通过特性Scc21呈V字形,在2~3GHz处可实现-20dB程度的衰减,而在8~10GHz处衰减量很少,也就是说共模信号很难实现充分的衰减。
换句话说,如图26的现有结构中,共模信号通过特性Scc21已经接近极限,其难以应对今后需要实现的超高速差动信号良好的传输需求。
而且,无法通过的共模信号,在共模扼流圈的输入端处反射并向线路的反方向传播,在多重反射期间有可能向外部放射电磁干扰,这也是容易产生噪音的原因。
尤其是在GHz频带范围的信号,由于波长短,其波长成为电路布线长度整数倍的可能性也随之升高,即将电路布线作为天线而导致电磁干扰的可能性升高。
因此,在不需要担心电磁干扰的低频信号的情况下,共模信号即使在输入端反射,对于实际应用也不会产生太大问题,但是对于频率较高的共模信号而言,就不能无视这种反射,形成了新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模滤波器,其可在超高速差动传输线路中,让所希望的超高速差动信号良好通过的同时,不但能通过反射方式阻断不需要的共模信号,还能够通过内部吸收的方式来实现衰减。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1发明中所述的共模滤波器具备:形成在第1电介质层上的用于传输差动信号的一对导电线路;隔着上述第1电介质层与上述导电线路对置形成的第1凸起接地极,该第1凸起接地极与外部接地电位分离,并且该第1凸起接地极与上述导电线路一起形成了相对于上述差动信号的分布常数型差动传输线路;在该第1凸起接地极以及上述外部接地电位之间连接有1个以上的第1无源2端子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ELMEC株式会社,未经ELMEC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603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