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车辆的电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80159801.X | 申请日: | 2009-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8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 发明(设计)人: | 加藤纪彦;山本雅哉;佐藤春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W10/26 | 分类号: | B60W10/26;B60L11/18;B60W20/00;H02J7/00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 |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车辆 电源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电动车辆的电源系统,该电动车辆搭载有作为动力源的电动机(32-2)和构成为在车辆行驶中能够发电的发电机构(32-1),所述电动车辆的电源系统具备:
能够再充电的主蓄电装置(10-1);
第一电压转换器(12-1),设置在供电线(MPL)与所述主蓄电装置之间,且构成为进行双方向的电压转换,其中该供电线(MPL)与所述电动机及所述发电机构电连接;
多个副蓄电装置(10-2、10-3),相互并联设置且分别能够再充电;
第二电压转换器(12-2),设置在所述多个副蓄电装置与所述供电线之间,且构成为在所述多个副蓄电装置中的一个与所述供电线之间进行双方向的电压转换;
连接控制部(56),构成为对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副蓄电装置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之间的多个断续器(RY1、RY2)进行控制;
外部充电部(26、27),构成为利用车辆外部的电源对所述主蓄电装置及各所述副蓄电装置进行充电;
充电状态计算部(52),构成为基于所述主蓄电装置及所述多个副蓄电装置各自的状态检测值算出所述主蓄电装置及所述多个副蓄电装置各自的剩余容量推定值(SOC1~SOC3);
行驶模式控制部(54),构成为基于所述主蓄电装置及所述多个副蓄电装置各自的所述剩余容量推定值而选择第一行驶模式和第二行驶模式中的一方,该第一行驶模式不维持所述电动车辆的蓄电能量而优先使用该蓄电能量进行行驶,该第二行驶模式使用所述发电机构将所述蓄电能量维持在一定范围;
控制目标设定部(55),至少按照在所述电源系统的起动时决定的所述多个副蓄电装置的使用型式,来单独设定所述主蓄电装置及所述多个副蓄电装置各自的剩余容量的控制目标(Sr1~Sr3),
所述连接控制部在所述第一及所述第二行驶模式中,分别按照所述使用型式来控制多个断续器的接通/断开,
在所述主蓄电装置及所述多个副蓄电装置的所述剩余容量推定值全部下降到各自的所述控制目标之前的期间,所述行驶模式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一行驶模式,而在所述剩余容量推定值全部下降到各自的所述控制目标之后,所述行驶模式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二行驶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的电源系统,其中,
在所述第二行驶模式下将所述多个副蓄电装置分别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切离的使用型式中,所述控制目标设定部(55)将所述主蓄电装置的所述控制目标(Sr1)设定成高于各所述副蓄电装置的所述控制目标(Sr2、Sr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的电源系统,其中,
在所述第二行驶模式下将所述多个副蓄电装置分别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切离的使用型式中,所述控制目标设定部(55)将所述主蓄电装置的所述控制目标设定成比在所述第二行驶模式下将所述多个副蓄电装置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连接的使用型式中的该控制目标的值(S1)高的值(S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辆的电源系统,其中,
在为通过所述第一及所述第二行驶模式而将所述多个副蓄电装置中的一个副蓄电装置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固定连接的使用型式时,所述控制目标设定部(55)将所述主蓄电装置及所述一个副蓄电装置的所述控制目标分别设定成第一值(S1),
所述第一值是为在所述第二行驶模式下将所述多个副蓄电装置分别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切离的使用型式时的、作为各所述副蓄电装置的所述控制目标的第二值(S0)与作为所述主蓄电装置的所述控制目标的第三值(S2)的中间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的电源系统,其中,
为在所述第一行驶模式下将所述多个副蓄电装置中的一个依次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连接,且在所述第二行驶模式下将所述多个副蓄电装置中的最后的副蓄电装置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持续连接的使用型式时,所述控制目标设定部(55)将所述主蓄电装置及所述最后的副蓄电装置的所述控制目标设定成第一值(S1),而将除此以外的各所述副蓄电装置的所述控制目标设定成比所述第一值低的第二值(S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980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可变间距的栅格阵列封装的改进的散热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图像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