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眼科激光手术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59515.3 | 申请日: | 2009-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8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奥拉夫·基特尔曼;克劳斯·沃格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孚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9/01 | 分类号: | A61F9/01;A61F9/008;B23K26/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宋颖娉;宋志强 |
地址: | 德国埃***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眼科 激光 手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眼科激光手术的系统。
背景技术
在屈光眼科手术中,通过对病人眼睛的干预而改变眼睛的屈光特性从而纠正视力缺陷。在这方面,所谓的LASIK过程(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非常重要,其中首先进行平面角膜切割,其结果是产生了所谓瓣的小圆盘盖。所述瓣可以折叠到旁边以暴露下层的角膜组织,基质。接下来根据为各个病人确定的切除图形使用激光(通常为准分子激光)切除基质组织。随即将瓣折叠回来;伤口愈合相对较快。
为了在LASIK过程中进行瓣切割,以前使用的机械微型角膜刀近来已经被飞秒激光器所取代,飞秒激光器即产生具有飞秒范围内的脉冲持续时间的脉冲激光辐射的激光器。对于内部组织切割,激光辐射必须位于角膜的透射波长范围内,即大约300nm以上。同时,为了产生所谓光离解(photodisruption)的光学突破(optical breakthrough),光束焦点的能量密度必须足够大。其有效区域局限于焦点直径。因此,为了进行平滑切割,光束焦点必须在期望的切割表面或切割平面中根据特定的扫描图案连续移动到多个紧密相邻的点上,这些点通常相互重叠。
与微型手术刀以机械方式进行角膜切割相比,激光切割的优点是导致了飞秒激光器在LASIK手术和需要在角膜中引入切割的其他治疗中的使用的传播渐增。
当借助于飞秒激光器实施瓣切割时,在大部分情况下通过对紧密相邻的飞秒微离解进行精确规定的校准来获得切口。在这方面,例如在待进行瓣切割的平面中沿着迂回的S形曲线路径(所谓的线扫描)引导束焦点。这个伤口是所谓的瓣床。接下来沿着期望的瓣边沿进行最终的边缘切割。通过这种方法限定了瓣的边沿。
各激光脉冲被精确定位(例如,借助于镜扫描仪)在垂直于束方向的平面(通常表示为x-y方向)中的期望点上。作为镜扫描仪的一个替代例,可以使用晶体扫描仪以便例如产生期望的激光束x-y偏转。
使用飞秒激光辐射进行切割的质量会受到是否精确符合相关参数的影响,这些参数例如脉冲能量、焦点直径、焦平面以及相邻焦点(斑点)位置的间距。针对各种切割引导类型而分别优化这些参数。在瓣切割的例子中,例如区分两种形式的切割引导,即瓣床切割(其借助于很大程度上与交替的运动方向平行布置的线性扫描路径切开瓣床并且覆盖后者)以及对于瓣与基质的分离来说通常是必须的外围边缘切割。
激光束移动所沿的扫描路径的路线对于无热(冷)光离解在沿扫描路径的每个点处的期望产生来说并不总是最优。依赖于路径的路线,可能发生激光斑点的局部集中。例如,在使用迂回线扫描切开瓣床的例子中,与直线路径段的区域中的斑点数目相比,各线段回转弯曲处的区域中每单位长度或每单位表面积上的斑点累积可能上升。这个累积或者集中是由于扫描仪在扫描方向回转的转向点处的惯性而产生的(尤其是在使用镜扫描仪时)。然后,相邻的焦点可能不再清晰地相互隔离开,而是紧靠在一起以至于无法排除由于能量的局部过量辐射而产生的对角膜组织的热损伤。尽管如此,对于瓣的保留区域(也就是说,实际的床),使用选择的激光束参数的切割结果可以被优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创造一种装置方面的解决方法,当借助于短脉冲激光辐射在眼组织中进行切割时,能够降低对于眼组织的不期望的热损伤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孚莱有限公司,未经威孚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95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