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与热偏差导致的上墨变化有关的粘稠油墨柔性版印刷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80159167.X | 申请日: | 2009-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4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 发明(设计)人: | V·M·巴普蒂斯塔 | 申请(专利权)人: | 技术解决顾问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D11/00 | 分类号: | G01D1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0 | 代理人: | 刘立平 |
| 地址: | 巴西巴*** | 国省代码: | 巴西;B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偏差 导致 变化 有关 油墨 柔性 印刷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热偏差导致的上墨变化有关的粘稠油墨柔性版印刷方法”,用于实现一种用于中央压印辊筒式柔性版印刷设备的创新印刷技术,其使用高粘度和100%固体油墨,稍后用UV辐射(UV)或电子束(EB)固化。
技术领域
本申请是关于印刷系统,尤其是关于一种可用高粘度油墨操作的供墨系统的中央压印辊筒式柔性版印刷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被划分为印刷工艺成熟技术的油墨技术有两种:
1.热干燥
a.广为人知的工艺,其产量在所有基于液体油墨的印刷材料中占到95%以上。
b.此技术基于溶剂蒸发,即在承印物上用湿墨层进行第一沉积后使用热气流进行的溶剂蒸发。
c.在超过50cm宽度的液体油墨印刷设备中几乎占据100%
d.通常展现介于50cP至500cP之间的粘度。
2.辐射固化
尽管用电子束操作的技术和设备都已出现,绝大多数基于辐射固化的印刷机还是用UV系统操作。
几乎所有设备都使用所谓“窄幅”或印刷宽度极限为50cm,尤其是自粘式标签和标贴,此类承印物(纸或自粘膜)允许使用比溶剂型油墨贵得多的油墨,另一方面,在控制浪费和印刷质量方面提提供了更好的表现。
通常展现介于250cP至2500cP之间的粘度。
热干燥的缺点在于,其溶剂的印刷质量通常低于使用紫外(UV)辐射固化的系统,而且其释放的大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将对大气层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一方面,UV系统虽质量更高,但油墨成本高,且在一些特定应用场合下并不适合,主要是食品、药品和化妆品领域,原因在于印好的包装中存在光引发剂以及散发异味。
能避免大部分上述不利因素的一个例子是连续胶版印刷,目前其优秀代表是仅在最后使用基于电子轰击设备的固化的可变式连续印刷机。
这些系统的最大优点是没有其他任何中间的干燥及/或固化系统。然而,在使用非吸收性承印物时,由于其不如纸张对油墨的吸收,对整个系统尤其是用作浸润的水进行准确设置就变得至关重要。
在胶版印刷中,留在承印物表面的油墨对于连续套印引起的变形损害更为敏感;传送图像的橡胶圆滚筒会接触到承印物的整个表面,甚至是不含油墨的区域,如此一来就有了如图1所示的将之前已经印刷上的油墨再次粘附回滚筒上的可能性。
在柔性版印刷的情况下的优势在于,唯一与承印物接触的区域是各自独立分开的不同颜色的印刷区域,该等区域表面常覆盖有油墨(如图2所示),这点实际有利于印刷程序,因为只有油墨接触到承印物或其他预印油墨层,这点与本发明最为相关。
因此,本发明的新型印刷系统提供这些工艺的各自优点的组合,能够为市场提供一种高质量的不含有机挥发性化合物(VOC)的替代印刷方法。
实现此目标的主要挑战是组装一种如下所述的供墨系统,其能在中央压印辊筒式柔性版印刷机中使用且使用粘度介于100至500泊间之油墨,远不同于目前约200至300cP(厘泊)的标准,换言之,目前的标准比本发明中使用的油墨粘度小了100倍。
如美国专利5,690,028中公开的那样,曾经有人提出过与本例非常类似的柔性版印刷油墨供应系统,尽管在施墨期间对油墨热处理,降低油墨粘性,又在之后的流程中逐步提高油墨粘性,从而使得后续流程中印刷的油墨色彩能够达到优秀的图像质量。
上述专利的基本的问题是在通过温度控制使得油墨获得更好的附着力,特别是推荐设备机组中,被封装在一起的刮墨刀和泵系统必须在油墨粘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才能正常工作。这导致了要么在开始的时候使用粘度较低的油墨,要么使温度突然急剧上升往往使得流程控制困难。
所述专利中没有考虑到的另一个负面效应是,当观察到粘度剧烈摆动时,使用网纹滚筒辊的系统中会发生油墨转移程度的变化。
这种在使用网纹辊的系统中因为油墨粘度变化而影响油墨转移变化的原因,可能被解释为当油墨的粘度降低时,网纹辊表面的墨穴中会含有更多粘性更低的液体油墨,导致更大体积的油墨被转移到承印物上。
这一点甚至在紫外固化油墨中也可以发现,紫外固化油墨一旦于印刷任务期间升温,即表现出印刷深度的增高,从而需要用清漆减少颜色深度,有时减少多达25%才能回到标准颜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技术解决顾问有限公司,未经技术解决顾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91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视频质量智能检测系统
- 下一篇:用于处理工业尾水的生态湿地处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