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厢部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58516.6 | 申请日: | 2009-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8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菅仁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3/02 | 分类号: | B60R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孙丽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厢 部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厢部件结构。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利用热熔薄膜而确保了不通气性的顶棚部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66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6778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3061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通常情况下,顶棚部件的向立柱装饰件连接的连接部,被设定在顶棚部件中最低的位置处。因此,当在车顶板的车厢内侧的面上产生结露,且由该结露所产生的水下落至顶棚部件上时,该水将在顶棚部件上向立柱装饰件流动。
然而,当表皮部件的立柱装饰件侧的末端在顶棚部件向立柱装饰件连接的连接部处露出时,到达该表皮部件的末端的水将会因为例如毛细管现象等而被表皮部件吸起,从而存在该被吸起的水渗透至表皮部件的车厢内侧的可能性。此时,会产生顶棚部件的美观度恶化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顶棚部件的美观度恶化的车厢部件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厢部件结构,具备:顶棚部件,其以层叠状态而具有表皮部件、和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表皮部件的车厢外侧的基材以及通气阻隔膜,且从车厢内侧覆盖所述车顶板;立柱装饰件,其沿着从下侧对所述车顶板进行支承的立柱的长度方向而设置,并且从车厢内侧覆盖所述立柱;抑制部,其用于抑制在所述通气阻隔膜的车厢外侧的面上向所述立柱装饰件流动的水到达所述表皮部件的所述立柱装饰件侧的末端的状况。
根据该车厢部件结构,即使在车顶板的车厢内侧的面上产生结露,且由该结露所产生的水下落至顶棚部件上,并且该水在顶棚部件上向立柱装饰件流过来时,也能够通过抑制部而抑制该水到达表皮部件的立柱装饰件侧的末端的状况。由此,因为能够抑制水向表皮部件的车厢内侧渗透的状况,所以能够抑制顶棚部件的美观度恶化的状况。
在本发明的第二种形式所涉及的车厢部件结构中,所述抑制部被设定为水引导部,所述水引导部以分体或者一体的形式而设置在所述通气阻隔膜上,且位于相对于所述立柱装饰件的车厢外侧,并且,所述水引导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表皮部件的所述立柱装饰件侧的末端而向所述立柱装饰件的下端部侧突出,并在所述立柱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立柱装饰件重叠。
根据该车厢部件结构,由于即使在水于顶棚部件上向立柱装饰件流过来时,水引导部也会将水引导至立柱装饰件上,因此能够抑制水到达表皮部件的立柱装饰件侧的末端的状况。
在本发明的第三种形式所涉及的车厢部件结构中,所述抑制部被设定为水引导部,所述水引导部被设置在所述顶棚部件上,并将在所述通气阻隔膜的车厢外侧的面上向所述立柱装饰件流动的水引导至所述立柱装饰件上。
根据该车厢部件结构,由于即使在水于顶棚部件上向立柱装饰件流过来时,水引导部也会将水引导至立柱装饰件上,因此能够抑制水到达表皮部件的立柱装饰件侧的末端的状况。
在本发明的第四种形式所涉及的车厢部件结构中,所述通气阻隔膜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基材的车厢外侧,所述抑制部被设定为罩部件,所述罩部件形成为截面呈C字状,且在其内部插入有所述顶棚部件中的所述立柱装饰件侧的部分,并且所述罩部件至少与所述通气阻隔膜紧贴。
根据该车厢部件结构,由于即使在水于顶棚部件上向立柱装饰件流过来时,罩部件也会对水进行阻挡并将水引导至立柱装饰件上,因此能够抑制水到达表皮部件的立柱装饰件侧的末端的状况。
在本发明的第五种形式所涉及的车厢部件结构中,所述通气阻隔膜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基材的车厢外侧,所述抑制部被设定为,设置在所述通气阻隔膜的车厢外侧的面上的吸水部件。
根据该车厢部件结构,由于即使在水于顶棚部件上向立柱装饰件流过来时,吸水部件也会对水进行吸收,因此能够抑制水到达表皮部件的立柱装饰件侧的末端的状况。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详细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抑制部而抑制水到达表皮部件的立柱装饰件侧的末端的状况。由此,因为能够抑制水向表皮部件的车厢内侧渗透的状况,所以能够抑制顶棚部件的美观度恶化的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从车厢内侧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厢部件结构时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从图1所示的车厢部件结构中拆下立柱装饰件后的状态的图。
图3为从车厢外侧观察图1所示的车厢部件结构时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85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纺布的体积增加装置
- 下一篇:电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