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80157964.4 | 申请日: | 2009-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9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 发明(设计)人: | 小野晋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9G3/30 | 分类号: | G09G3/30;G09G3/20;H01L51/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杨光军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使用了电流驱动型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使用了电流驱动型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公知有使用有机电致发光(EL)元件的显示装置。使用该有机EL元件的显示装置不需要液晶显示装置所必须的背光源,最适于装置的薄型化。
在使用有机EL元件的显示装置中,构成像素的有机EL元件配置成矩阵状,通过控制对该有机EL元件供给电流的驱动元件来使有机EL元件发光。
具体而言,在多个扫描线与多个数据线的交点设置开关薄膜晶体管(TFT:Thin Film Transistor),将电容器与该开关TFT连接,通过所选择的扫描线使该开关TFT导通而从信号线将与发光辉度对应的数据电压输入到电容器。此外,电容器与驱动元件的栅电极连接。就是说,对驱动元件的栅电极施加数据电压。
通过这样的构成,在不选择开关TFT的期间,也由驱动元件向有机EL元件供给电流。这样用驱动元件驱动有机EL元件的类型称为有源矩阵型有机EL显示装置。
但是,关于驱动元件的电压-电流特性,在相同电压值保持于电容器的情况下不是始终具有相同特性。换言之,即使在电容器保持着相同电压值的情况下,有时也会流过不同电流值的电流。例如,在电容器的基准电压侧的电极被供给0V,所述电容器的与驱动元件的栅极连接的电极被供给的电压从-3V降至-6V,结果积蓄的电压值为6V,该情况的电压值所对应的电流值与如下情况的电压值所对应的电流值不同,即所述电容器的与驱动元件的栅极连接的电极被供给的电压从-9V上升至-6V,结果积蓄的电压值为6V的情况。这是由于驱动元件的电压-电流特性为所谓的迟滞特性而引起的。
图12是表示驱动元件的电压-电流特性的一例的曲线图。
如该图所示,由于驱动元件的电压-电流特性具有迟滞特性,因此即使在驱动元件的栅极-源极之间电压相同的情况下,也会有比所希望的电流值大的电流流过,或比所希望的电流值小的电流流过。
在由于这样的迟滞特性,流动与所希望的电流值不同的电流时会发生余像。
为了解决该余像的问题,提出了在有机EL元件发光后,将使得驱动元件成为截止状态的参考电压施加于驱动元件的栅极电压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
图13是表示专利文献1记载的、使用有机EL元件的以往的显示装置中像素部的构成的电路图。该图中的像素部570由如下这样的简单电路元件构成,即:阴极与负电源线(电压值为0V)连接的有机EL元件505;漏极与正电源线(电压值为VDD)连接,且源极与有机EL元件505的阳极连接的驱动薄膜晶体管(驱动TFT)504;与驱动TFT504的栅极-源极之间连接,且保持驱动TFT504的栅极电压的电容元件503;从信号线506选择性地将数据电压施加于驱动TFT504的栅极的第1开关元件501;以及将驱动TFT504的栅极电位初始化为参考电压Vref的第2开关元件502。
以下,说明对像素部570写入数据电压的写入工作。
在有机EL元件505发光后,首先,将使得驱动TFT504成为截止的参考电压Vref(驱动TFT504为N型TFT时Vgs-Vth<0(其中,Vgs:驱动TFT504的栅极-源极之间电压,Vth:驱动TFT504的阈值电压))施加于驱动TFT504的栅极,使驱动TFT504截止(设时刻t=0)。例如,参考电压Vref是0V。
其后,在时刻t=t1,将与下一帧期间的信号电压对应的数据电压施加于驱动TFT504的栅电极。
由此,在数据电压写入时总是以提高电压的方向施加驱动TFT504的栅极-源极之间的电压。因此,能够防止发生由于驱动TFT504的电压-电流特性具有迟滞性而导致发生余像。就是说,专利文献1记载的显示装置,将黑数据所对应的信号电压写入电容器而将所述电容器复位,对该被复位了的电容器写入与对应于有机EL元件505的发光辉度的数据电压对应的信号电压,由此解决发生余像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5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构成,到驱动TFT的栅极-源极之间电压稳定为止需要充分的时间,若在经过了充分的时间之前对驱动TFT的栅极施加下一帧期间的数据电压,则存在前一帧的状态未被复位,发生余像这一问题。
以下,详细说明该余像的发生原因。
图14是表示从栅极-源极之间电压降低到预定电压起到再次上升为止的时间所对应的TFT的电压-电流特性的一例的曲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79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质浊度检测装置
- 下一篇:耳芽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