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头灯光源用照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57231.0 | 申请日: | 200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7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南史浩;大泽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1S8/10 | 分类号: | F21S8/10;F21W10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马洪;马淑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头灯 光源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于车载用头灯的壳体的光源用照明装置,特别地,涉及一种输出连接器的形状。
背景技术
在车载用头灯中,已知有一种结构:通过将光源用照明装置安装于开口部,该开口部设于该头灯壳体的底部,来使光源用照明装置构成头灯壳体的壁部的一部分,从而使头灯壳体与光源用照明装置成为一体以确保头灯的防水性。
作为在这种结构的头灯中所使用的光源用照明装置,存在一种结构:将供用于对光源供给电能的输出线束连接的输出连接器设于光源用照明装置的壳体上部的凹陷部分内(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3674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存在以下问题:由于输出连接器配置于比头灯壳体内部的底面的位置低的位置上,因此,积存于头灯壳体内部的底面上的水会流入,从而使输出连接器容易进水。
因此,本申请发明以提出使输出连接器不易进水的头灯光源用照明装置作为目的。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发明的头灯光源用照明装置安装于开口部,该开口部设于收容光源的头灯壳体的底部,其特征是,包括输出连接器,该输出连接器供用于对光源供给电能的电缆连接,输出连接器形成为:在将该头灯光源用照明装置安装于头灯壳体的情况下,该输出连接器的供电缆连接的连接口的底部配置于比头灯壳体内部的底面的位置高的位置。
发明效果
本申请发明的头灯光源用照明装置在将该头灯光源用照明装置安装于头灯壳体的情况下,由于以输出连接器的供电缆连接的连接口的底部配置于比头灯壳体内部的底面的位置高的位置的方式形成输出连接器,因此,积存于头灯壳体内部的底面上的水不会流入,从而能使输出连接器不易进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车载头灯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3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输出用阳连接器15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3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输出用阳连接器15a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输出用阳连接器15b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输出用阳连接器15b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输出用阳连接器15d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输出用阳连接器15c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照明装置3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车载头灯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车载头灯的局部剖视图,在图中,车载头灯由头灯壳体1、放电灯2、照明装置3、反射镜4、输出线束5、点火器6、防水构件7及电源线束10构成。
头灯壳体1内置放电灯2、反射镜4、点火器6及输出线束5,在头灯壳体1的下部形成有用于安装照明装置3的圆形的开口部8。
照明装置3隔着防水构件7而安装于头灯壳体1的开口部8,设于照明装置3的上部的输出用阳连接器15从开口部8朝头灯壳体1的内部突出。在连接器15上连接有形成于输出线束5的照明装置3侧的端部上的输出用阴连接器14。在输出线束5的另一端连接有点火器6,藉此,照明装置3与点火器6电连接。输出线束5的电缆部13在从点火器6朝下方延伸后向连接器15的方向弯曲并改变方向,从而与连接器14连接。电缆部13与连接器14的连接点位于头灯壳体1的开口部8的内侧。
点火器6由例如在一次侧和二次侧的匝数比较大的变压器构成,根据从照明装置3被施加来的电压将大致两万伏的高压脉冲施加到放电灯2以开始放电灯2的放电。另外,放电灯2通过点火器6而也与照明装置3电连接,照明装置3通过输出线束5朝放电灯2供给电能来对放电灯2进行照明控制。例如,在照明装置3的内部预先存储有用于将电灯2的光输出保持为一定的电压—电流曲线,根据该曲线进行照明控制以使放电灯2的光输出为一定。
反射镜4被未图示的安装构件以围住放电灯2的周围的方式固定在头灯壳体1,从而使来自放电灯2的光朝前方(即,图1中左方)反射。头灯壳体1的前表面被构成为供光透过,被反射镜4反射后的光透过头灯壳体4的前表面而被朝前方射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72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