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光电器件的官能化聚芴有效
| 申请号: | 200980156267.7 | 申请日: | 2009-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0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K·S·基查克;L·N·路易斯;J·A·切拉;J·J·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电气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H05B33/14;C08G61/12;H01L51/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徐晶;林森 |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光电 器件 官能 化聚芴 | ||
关于联邦资助研发声明
本发明是在美国能源部授予的合同号DOE NETLDE-FC26-05NT42343下的政府支持下进行。政府对本发明可具有一定权利。
背景
预期利用在受到偏压时发光的薄膜有机材料的有机发光器件(OLEDs)成为平板显示器技术的日益普及的形式。潜在应用包括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s)、计算机显示器、车载资讯显示器、电视监视器以及一般照明的光源。由于其颜色明亮、视角宽、与全动视频相容、温度范围广、薄且形状因子适合、动力需求低且具有用于低成本制造工艺的潜能,所以OLEDs被看作是阴极射线管(CRTs)和液晶显示器(LCDs)的未来替代技术。由于其发光效率高,因此对于某些类型的应用来说,OLEDs可替代白炽灯和或许甚至荧光灯。
来自OLEDs的光发射通常通过电致发光发生,即光发射来自通过在基态电致发光材料两端施加偏压形成的单线激发态。据信能够通过供选机制(电致磷光,即从通过在基态电致发光材料两端施加偏压形成的三重激发态发射光)产生光的OLEDs将显示出比主要通过电致发光产生光的OLEDs明显更高的量子效率。通过电致磷光从OLEDs发射光受到限制,因为大多数发光有机材料中的三重激态强烈倾向于非辐射驰豫到基态。因此,电致磷光材料有希望作为相对于技术现状显示出更大效率的OLED器件及其它光电器件的关键组分。例如,预期能够通过电致磷光产生光的OLEDs显示出在器件内对无辐射衰减过程的能量损失量降低(相对于主要通过电致发光产生光的OLEDs来说),由此在OLED操作期间提供温度控制的另外措施。
通过将磷光含铂染料结合在诸如OLED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实现发光效率的改善(Baldo等,“Highly Efficient Phosphorescent Emission from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来自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高效磷光发射)”,Nature,395卷,151-154,1998)且也使用了磷光含铱的染料(US 2003/0096138)。在2006年8月14日提交的待审的美国申请11/504552号中公开了基于酮基吡咯配体的可聚合的磷光铱络合物,其要求2006年7月2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0/833935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到本文中。
尽管已有初期发展,但是当前在找到新发磷光物质方面仍然有相当大的兴趣,该新发磷光物质增加了效率且对由OLED产生的光的颜色的控制提供更多措施。
发明简述
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其包括使包含至少一个式I结构基团的聚芴
与式II的铱(III)化合物反应,
其中:
R1和R2独立地为烷基、被取代的烷基、芳基、被取代的芳基或其组合;
R5为H或CHO;
R3和R4独立地为氢、烷基、被取代的烷基、芳基、被取代的芳基或其组合;
R11和R12一起形成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单环或双环杂芳环;
R13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为卤素、硝基、羟基、氨基、烷基、芳基、芳基烷基、烷氧基、被取代的烷氧基、被取代的烷基、被取代的芳基或被取代的芳基烷基;
Ar为芳基、杂芳基、被取代的芳基、被取代的杂芳基或其组合;
X选自直接键、烷基、被取代的烷基和其组合;
Y为CHO或NH2;
Z为CHO或NH2,其中Z与Y不同;且
p为0、1或2。
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聚芴,其可由本发明的方法制备。所述聚芴包含至少一个式V结构基团
其中:
R6为式VI基团
R3、R4和R7独立地为氢、烷基、被取代的烷基、芳基、被取代的芳基和其组合;且
R11和R12一起形成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单环或双环杂芳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电气公司,未经通用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62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