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级变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52914.7 | 申请日: | 2009-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5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申炫佑;申龙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申炫佑;申龙喆 |
主分类号: | F16H21/12 | 分类号: | F16H21/12;F16H3/02;F16H6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曾永珠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级 变速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级变速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小型无级变速装置,通过作用于输出轴的负荷的增减,其所输出的瞬时转矩自动增减。
背景技术
通常,减速器可分为;通过组合不同尺寸的齿轮,以规定的减速比输出动力的定速减速器,以及采用圆锥形减速装置来能够改变减速比的无级减速器。
从马达或引擎等动力发生装置所发生的旋转力,以高转速输出,但其力矩(转矩)小。因此,大部分工业机械利用减速装置增加转矩进行运作。
此处,减速器减速来自动力发生装置的旋转数,而增加转矩。
但是,所述减速器减速从动力发生装置供给的转速的同时,增加转矩并输出。当施加于输出轴的负荷大于输出轴的输出转矩时,负荷将反向作用于马达或引擎,从而,存在缩短马达或引擎的寿命的问题。
而且,通过大于输出轴的输出转矩的大负荷向反方向作用于马达或引擎,从而,存在不能向输出轴供给所希望的输出的问题。
为解决所述问题,韩国专利申请第2007-0064349号公报公开一种无级变速装置。
现有无级变速装置中,在通过外部动力(马达或引擎等)向单方向旋转的输入轴和接收所述输入轴的驱动力,将所述驱动力向外传送的输出轴的间设有摆杆曲柄连杆机构。
所述摆杆曲柄连杆机构是将输入轴的单方向旋转运动转换为输出轴在规定角度范围内进行往复旋转运动的公知的机构。利用所述公知的机构的装置,例如有拭擦器。
但是,利用上述摆杆曲柄连杆机构的现有无级变速装置,因采用了动力传动系统向一侧偏位的方式,因此,存在运作时发生抖动或噪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作用于输出轴的负荷的增减,所输出的瞬时转矩自动增减的无级变速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级变速装置,所述无级变速装置包括:输入轴,其接收从外部输入的旋转力;多个从动齿轮,其具有规定的相位差而配置于所述输入轴的周围方向,并接收来自所述输入轴的动力;可变凸轮,旋转半径通过外部负荷发生变化;可变输入杆,其接收所述输入轴的旋转力,并可自转地结合于所述输入轴;单向离合器,其仅在一方向接收分别传输至所述多个从动齿轮的双方向旋转力,并使所述多个从动齿轮分别向一方向旋转;多个凸轮轴,其内接或外接于所述单向离合器;多个输出杆,其长度皆相同,一端与所述可变凸轮一同相对于所述可变输入杆的旋转中心公转,另一端分别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镀铬凸轮轴。
优选地,进一步包含反力装置,其将所述可变凸轮相对于所述输入轴向径向外部方向按压。
优选地,进一步包含圆盘,所述多个输出杆中每个的一端以对应于所述多个从动齿轮的相位差被结合于所述圆盘,所述圆盘随着所述可变凸轮相对于所述可变输入杆的旋转中心进行公转。
所述可变输入杆可内接或外接于所述输入轴。
优选地,在所述输入轴可旋转地外接有一个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多个从动齿轮啮合进行旋转。
优选地,在所述输出齿轮一体形成有环形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具有与所述输入轴的旋转中心同心的旋转轴线。
所述反力装置是弹簧、液压缸、气压缸中的一个。
从而,根据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具有相位差进行连杆运动的连杆在一个可变输入杆上下左右对称地配置,因此,部件及重量得以减少实现小型化,而且,不会给输入轴施加扭转力,可加强输入轴的耐久性,由此可以确实地传输动力,并且连杆在正确的时刻使旋转运动从顺时针方向转换至逆时针方向,或者从逆时针方向转换至顺时针方向。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级变速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背面透视图。
图3是图1的纵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无级变速装置的背面透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无级变速装置的纵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1′:无级变速装置,15:输入轴,
21、22、23、24:从动齿轮,31:可变凸轮,
35:反力装置,41:可变输入杆,
51、52、53、54:单向离合器,61、62、63、64:
凸轮轴,71、72、73、74:输出杆,
81:销,85:圆盘,
91:输出齿轮,95:输出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申炫佑;申龙喆,未经申炫佑;申龙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29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