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压电路插入型放电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51991.0 | 申请日: | 2009-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5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米卡来·耶拉什;崔东铉;安模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须藤优质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65/00 | 分类号: | H01J65/00;H01J61/56;H05H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电路 插入 放电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电元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其中具有产生高压的电路单元的放电元件。
背景技术
一般地,放电元件通过去除不良气味如香烟、汗等和杀灭病毒、霉菌、螨虫等来提供清洁空气。放电元件包括设置有介于其间的电介质的高压电极和接地电极,从放电元件外部单独设置的、产生高压的电路单元在高压电极和接地电极之间施加高压。在等离子体放电过程中,放电元件通过产生大量氧化基和羟基离子(O2、O2-、O2+、HO2-、OH-等)使污染物氧化,从而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脱臭和净化。
在放电元件中,电介质由玻璃、石英、陶瓷、薄膜等制成。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如上所述,由于单独设置产生高压的电路单元,传统技术中的放电元件难以安装在有限空间内。此外,传统放电元件的输出和耐久性可能根据施加电压的导线长度而减小。另外,高压电路单元的曝露可能引起安全事故。当设置外壳来防止高压电路单元曝露时,需要附加组件,这降低了成本效率。
鉴于上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放电元件,其中,产生高压的电路单元安装在放电元件内部,从而实现了以下好处:与具有单独安装的产生高压的电路单元的传统放电元件相比,新型放电元件的安装空间可以最小化;可以省略诸如将高压施加至电极的导线的组件,因此,可以提高放电元件的耐久性,可以防止放电元件的安全事故和输出降低;以及不需要用于防止高压单元曝露的外壳,因此,可降低制造成本。
问题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主要方面,提供了一种放电元件,包括:电介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设置有介于其间的电介质;以及电路单元,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电连接至电路单元,用于产生施加至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高压。
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用于产生高压的电路单元安装在放电元件内部。因此,与具有单独安装的产生高压的电路单元的传统放电元件相比,新型放电元件的安装空间可以最小化。此外,可以省略诸如将高压施加至电极的导线的组件,因此,可以提高放电元件的耐久性,可以防止放电元件的安全事故和输出降低。此外,不需要用于防止高压单元曝露的外壳,因此,可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安装在其中的电路单元的放电元件的分解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安装在其中的电路单元的放电元件的正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安装在其中的电路单元的放电元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根据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将省略在解释本发明时不必要的公知功能或配置的具体描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安装在其中的电路单元的放电元件的分解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安装在其中的电路单元的放电元件的正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安装在其中的电路单元的放电元件的侧视图。如图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安装在其中的电路单元的放电元件100包括:电介质110;第一电极120和第二电极130,设置有介于其间的电介质110;以及电路单元140,第一电极120和第二电极130连接至电路单元140。
电介质110可具有各种形状,诸如平板或曲面板、多面体等等。在本实施方式中,电介质110形成为管状或管道状,且具有安装在其中的电路单元140。
第一电极120和第二电极130被设置为具有介于其间的电介质110。在电介质110形成为管状或管道状的情况下,第一电极120和第二电极130分别设在电介质110内表面和外表面上。
为了产生大量离子,第一电极120由导电材料制成,例如,包括低电阻和高耐久性的银、镍、铜、铝等中的至少一种。第一电极120包括涂布在电介质110的一个表面(例如电介质110的内表面)上的涂层。
为了产生大量离子,第二电极130由银、镍、不锈钢、铜、铝等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制成。第二电极130包括附着在电介质110的另一表面(例如电介质110的外表面)上的导电网。
产生施加至第一电极120和第二电极130的高压的电路单元140将从外部电源提供的电力转换为高压AC,然后施加至第一电极120和第二电极1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须藤优质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须藤优质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19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极性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光纤准直器及其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