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填充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80151804.9 | 申请日: | 2009-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6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坂田明史;富永和由;渡边俊显;加山文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电子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41J2/175 | 分类号: | B41J2/175;B41J2/165;B41J2/18;B41J2/185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严志军;杨楷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喷射 记录 装置 以及 填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液体喷射口喷射液体而将图像或文字记录在被记录介质的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填充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诸如进行各种印刷的喷墨打印机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具备搬送被记录介质的搬送装置和喷墨头。作为在此使用的喷墨头,已知一种喷墨头,该喷墨头具备具有由多个喷嘴孔(喷射孔)构成的喷嘴列(喷射孔列)的喷嘴体(喷射体)、与各喷嘴孔成对且与上述喷嘴孔连通的多个压力产生室、将墨水供给至上述压力产生室的墨水供给系以及与压力产生室邻接配置的压电致动器,驱动压电致动器而对压力产生室进行加压,使压力产生室内的墨水从喷嘴孔的喷嘴吐出口吐出。
作为这样的喷墨打印机的一种,已知一种喷墨打印机,该喷墨打印机设有使上述喷墨头沿与记录纸(被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的滑架(carriage),在记录纸施行印刷。在这种喷墨打印机中,在喷墨头的可动范围内设有用于维护的服务站,使喷墨头移动至该服务站,清洁喷嘴孔或将帽盖在喷墨头并进行负压吸引而将墨水初始填充(所谓的吸引填充)至喷嘴孔。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这样的构成:在使记录头和帽抵接的状态下,由连接至帽的吸引泵吸引记录头的墨水吐出口内的墨水。
另外,作为与上述喷墨打印机不同的一种,存在着一种喷墨打印机,该喷墨打印机用于箱体等比较大型的被记录介质,固定喷墨头而在被搬送的被记录介质施行印刷。在这种喷墨打印机中,不能使喷墨头移动,另外,在喷墨头和被记录介质之间或者在喷墨头的下方设置服务站的空间较少。因此,在将墨水初始填充至压力产生室时,通常从墨水供给系侧加压并填充墨水。
在该加压填充中,为了防止从喷嘴孔随意排放的剩余墨水污染喷墨头和喷墨打印机附近,另外,为了防止墨水填充后的墨水的吐出变得不稳定,必须采取除去剩余墨水的手段。作为这样的手段,例如,如专利文献2所示,公开了这样的构成:在喷墨头的下部,设有由板状多孔质吸收体构成且比喷嘴形成面更突出至外侧的墨水导向部件以及与该墨水导向部件连接的块型吸收体,剩余墨水由墨水导向部件阻挡并引导至墨水吸引体,使该引导的剩余墨水被吸收体吸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189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1163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2的构成中,由于在喷墨头的下部设有墨水导向部件和吸收体,因而存在着不能有效利用喷射头的下部的问题。因此,存在着不能在被记录介质的下部进行印刷的问题。另外,还存在着剩余墨水的回收能力不够而污染喷墨头周边的问题。
本发明是考虑到这样的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如下。
(1)提高液体喷射头的空间系数,提高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设计的自由度。
(2)以简单的构成提高剩余液体的回收能力,防止剩余液体所导致的污染,并且,实现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初始填充,使液体填充后的液体喷射稳定。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手段。
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解决手段,采用这样的手段:具备具有由多个喷射孔构成的喷射孔列的喷射体、与所述各喷射孔成对且与所述喷射孔连通的多个压力产生室、将第一液体供给至所述压力产生室和所述喷射孔的液体供给系以及与所述压力产生室邻接配置的致动器,驱动所述致动器而对所述压力产生室加压,使所述第一液体从所述喷射孔的液体喷射口喷射,其中,该液体喷射头具备:壁部,以包围所述喷射体的周围的方式设置,具有与所述喷射孔相对的开口部;开闭机构,具有能够将该壁部所形成的开口部开闭的盖部件,在关闭状态下,将所述开口部闭塞,在所述壁部的内侧构成关闭空间,另一方面,在打开状态下,将所述开口部开放,使所述喷射孔露出于外部;吸收体,设在所述盖部件的背面,吸收从所述喷射孔溢出的所述第一液体;吸引流路,在所述壁部的内侧开口有吸引口,与所述关闭空间连通,并且,与外部的吸引器连接;以及大气开放部,能够切换所述关闭空间向外部的开放和截断。
依照该构成,通过由开闭机构将壁部的开口部闭塞,从而只要由吸引部经由设于喷射孔列的下方的吸引流路而进行吸引,就能够进行第一液体的填充和从喷射体流出的剩余液体的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电子打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精工电子打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18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