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灵活使用频谱中的不对称时分双工有效
| 申请号: | 200980151741.7 | 申请日: | 2009-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2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 发明(设计)人: | M·索朗德;P·科里亚;D·西斯罗普;T·皮特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DBSD卫星业务G.P.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7/26 | 分类号: | H04B7/26;H04W28/18;H04W48/18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朱智勇 |
| 地址: | 美国弗***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灵活 使用 频谱 中的 不对称 时分 双工 | ||
1.一种方法,包括:
经第一频带的第一部分通过时分双工TDD通信路径接收信号, 第一频带与第二频带和第三频带相邻,第一频带与第二频带和第三频 带不同,第一频分双工FDD通信路径可工作在第二频带,并且第二 FDD通信路径可工作在第三频带;以及
经与第一频带的第一部分不同的第一频带的第二部分通过所述 TDD通信路径发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频带、第二频带和 第三频带互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频带的第一部分具 有关联带宽,第一频带的第二部分的关联带宽大于与第一频带的第一 部分关联的带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频带的第二部分具 有关联带宽,第一频带的第一部分的关联带宽大于与第一频带的第二 部分关联的带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频带的第一部分包 括第一频带的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接收包括在与第一频带的第一部分关联的第一时间间隔期 间接收所述信号,以及
所述发射包括在与第一频带的第二部分关联的第二时间间隔期 间发射信号,与第一频带的第一部分关联的第一时间间隔的持续时间 和与第一频带的第二部分关联的第二时间间隔的持续时间基本上相 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接收包括在与第一频带的第一部分关联的第一时间间隔期 间接收所述信号,以及
所述发射包括在与第一频带的第二部分关联的第二时间间隔期 间发射信号,与第一频带的第一部分关联的第一时间间隔的持续时间 不同于与第一频带的第二部分关联的第二时间间隔的持续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可工作在第二频带的第 一FDD通信路径是FDD上行链路,第一频带的第二部分与第二频带 相邻,第一频带的第一部分通过预定防护带与第二频带分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可工作在第二频带的第 一FDD通信路径是FDD下行链路,第一频带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频带 相邻,第一频带的第二部分通过预定防护带与第二频带分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可工作在第二频带的第 一FDD通信路径是FDD下行链路,并且可工作在第三频带的第二 FDD通信链路是FDD下行链路,第一频带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频带和 第三频带相邻,第一频带的第二部分通过第一预定防护带与第二频带 分开,第一频带的第二部分通过第二预定防护带与第三频带分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频带的第一部分和 第一频带的第二部分之一与第二频带相邻。
12.一种方法,包括:
经第一频带通过无线不对称时分双工TDD通信路径操作,所述 无线不对称TDD通信路径具有与第一频带的第一部分关联的上行链 路部分以及与第一频带的第二部分关联的下行链路部分,第一频带的 第二部分不同于与所述上行链路部分关联的第一频带的第一部分,第 一频带与第二频带和第三频带相邻,第一频带与第二频带和第三频带 不同,无线频分双工FDD通信路径可工作在第二频带,并且无线TDD 通信路径可工作在第三频带并与所述无线不对称TDD通信路径同步; 以及
通过所述无线不对称TDD通信路径传递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与所述无线不对称TDD 通信路径的下行链路部分关联的第一频带的第二部分大于与所述无线 不对称TDD通信路径的上行链路部分关联的第一频带的第一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DBSD卫星业务G.P.公司,未经DBSD卫星业务G.P.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174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吹塑成形机的分流装置及其分流方法
- 下一篇:无线通信环境中的天线虚拟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