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极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80151244.7 | 申请日: | 2009-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7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井上志保;堀江英明;保坂贤司;岛村修;井深重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4/02 | 分类号: | H01M4/02;H01M4/04;H01M4/13;H01M4/139;H01M4/62;H01M4/6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及其 生产 方法 | ||
1.一种电极,其包括:
具有树脂层的导电性集电体;和
形成于所述集电体上的活性材料层;
其中所述集电体的树脂层结合到所述活性材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其中所述活性材料层包括活性材料和粘结剂聚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其中所述集电体的树脂层通过热熔融接合结合到所述活性材料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其中所述粘结剂聚合物是热固性聚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其中所述树脂层包括聚合物材料,所述聚合物材料的软化点低于所述粘结剂聚合物的熔点。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极,其中所述导电性集电体包括至少三层树脂层的层压材料,所述至少三层树脂层包括两层最外层树脂层和至少一层插入所述两层最外层树脂层之间的内层树脂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其中所述至少三层树脂层中的每一层包括聚合物材料,所述聚合物材料的软化点低于所述粘结剂聚合物的熔点;和其中所述两层最外层树脂层中更邻近所述活性材料层设置的最外层树脂层的聚合物材料具有比所述两层最外层树脂层中的另一最外层树脂层的聚合物材料的软化点低的软化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其中所述至少三层树脂层中的每一层包括聚合物材料,所述聚合物材料的软化点低于所述粘结剂聚合物的熔点;和其中所述两层最外层树脂层中邻近所述活性材料层的最外层树脂层的聚合物材料具有比所述至少一层内层树脂层的聚合物材料的软化点低的软化点。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极,其中所述集电体具有102至10-5Ω·cm的体积电阻率。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极,其中所述聚合物材料是选自由聚烯烃、聚酯、聚酰亚胺、聚酰胺和聚偏氟乙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任一项所述的电极,其中所述粘结剂聚合物是选自由聚丙烯、聚酯、聚酰亚胺、聚酰胺、聚偏氟乙烯、环氧树脂和合成橡胶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电极,其中所述电极是双极型电极,其中所述活性材料层包括与所述集电体一侧结合的正极活性材料层和与所述集电体相对侧结合的负极活性材料层。
13.一种电池,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电极。
14.一种电池组,其包括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
15.一种车辆,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或者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组作为发动机驱动电源。
16.一种电极的生产方法,其包括:
制备具有导电性树脂层的集电体;
在所述导电性树脂层上形成活性材料层;和
将所述导电性树脂层结合到所述活性材料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极的生产方法,其中形成所述活性材料层包括形成包含活性材料和粘结剂聚合物的活性材料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极的生产方法,其中将所述导电性树脂层结合到所述活性材料层通过热熔融接合来进行。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极的生产方法,其中所述粘结剂聚合物是热塑性聚合物;和其中满足以下条件:Tb-10<T<Ta,其中T是所述热熔融接合过程中的热熔融接合温度;Tb是所述导电性树脂层的聚合物材料的软化点;和Ta是所述粘结剂聚合物的熔点。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极的生产方法,其中所述粘结剂聚合物是热固性聚合物;和其中满足以下条件:Tb′-10<T′,其中T′是所述热熔融接合过程中的热熔融接合温度;和Tb′是所述导电性树脂层的聚合物材料的软化点。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电极的生产方法,其中通过将所述活性材料层的高粘度前体转移或涂布到所述树脂层上,在所述树脂层上形成所述活性材料层。
22.根据权利要求16至21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的生产方法,其中所述集电体由三层以上树脂层的层压材料组成,所述三层以上树脂层包括最外层树脂层和插入所述最外层树脂层之间的至少一层内层;和其中所述热熔融接合温度低于至少一层内层树脂层的软化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124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空间和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减少的感测电路和方法
- 下一篇:发送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