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冷却装置的电池模块和包含电池模块的中型或大型电池组有效
| 申请号: | 200980151241.3 | 申请日: | 2009-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7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珍圭;尹熙琇;李汎炫;姜达模;张珉哲;尹种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化学 |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50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关兆辉;谢丽娜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冷却 装置 电池 模块 包含 中型 大型 电池组 | ||
1.一种电池模块,包括多个顺序堆叠的板形电池单元和两个或更多散热构件,其中:
第一散热构件延伸:使得所述第一散热构件的一侧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电池模块的一个最外侧的电池单元(a)、且使得所述第一散热构件的另一侧插入在内部电池单元之间,且
第二散热构件延伸:使得所述第二散热构件的一侧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最外侧的电池单元(a)而所述第二散热构件不与所述第一散热构件重叠、且所述第二散热构件的另一侧插入在内部电池单元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散热构件由具有高热传导性和可弯曲性的片状材料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散热构件都由金属片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散热构件的所述一侧覆盖所述最外侧的电池单元(a)的外表面的大约1/3至大约1/2,且所述第二散热构件的所述一侧覆盖所述最外侧的电池单元(a)的外表面的大约1/3至大约1/2而所述第二散热构件的所述一侧与所述第一散热构件的所述一侧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散热构件和所述第二散热构件的、插入在电池单元之间的所述另一侧都延伸超过相应的电池单元之间的整个界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散热构件安装在电池模块处,使得所述散热构件中的每个的所述另一侧都位于相应的板形电池单元的仅一个表面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假定以所述最外侧的电池单元(a)开始堆叠的各电池单元被限定为第一电池单元、第二电池单元、第三电池单元…第p电池单元,则所述第一散热构件的所述另一侧位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之间,且所述第二散热构件的所述另一侧位于所述第三电池单元和所述第四电池单元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进一步包括安装在另一个最外侧的电池单元(b)处的第三散热构件和第四散热构件,其中:
所述第三散热构件延伸:使得所述第三散热构件的一侧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电池模块的所述最外侧的电池单元(b)、且使得所述第三散热构件的另一侧插入在内部电池单元之间,且
所述第四散热构件延伸:使得所述第四散热构件的一侧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最外侧的电池单元(b)而所述第四散热构件不与所述第三散热构件重叠、且所述第四散热构件的所述另一侧插入在内部电池单元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第三散热构件和所述第四散热构件安装在电池模块处,使得所述第三散热构件和所述第四散热构件各自都不与所述第一散热构件和所述第二散热构件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假定以所述最外侧的电池单元(b)开始堆叠的各电池单元被限定为第n电池单元、第n-1电池单元、第n-2电池单元…第p电池单元,则所述第三散热构件的所述另一侧位于第n电池单元和第n-1电池单元之间,且所述第四散热构件的所述另一侧位于第n-2电池单元和第n-3电池单元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散热构件都安装在所述电池模块处,同时所述散热构件都被弯曲以覆盖各所述电池单元的侧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进一步包括安装在所述最外侧的电池单元(a)的外表面和所述散热构件之间的绝缘构件,用于防止所述最外侧的电池单元(a)被过度冷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电池模块包括六个至十二个电池单元。
14.一种中型或大型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两个或更多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块。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中型或大型电池组,其中,所述电池模块以预定间隙相互间隔开,所述间隙用作冷却剂通道以允许冷却剂从其间流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中型或大型电池组,其中,所述冷却剂包括空气。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中型或大型电池组,其中,所述电池组用作电动车辆、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或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的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化学,未经株式会社LG化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124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四嗪衍生物的工艺
- 下一篇:用于内燃机的废气冷却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