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内燃机的废气冷却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80150925.1 | 申请日: | 2009-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7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托马斯·黑肯贝格;彼得·格斯克斯;霍尔格·布雷姆;德克·诺伊梅斯特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贝洱两合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N3/04 | 分类号: | F01N3/04;F01N5/02;H01L35/34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车文;樊卫民 |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内燃机 废气 冷却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内燃机的废气冷却器。
背景技术
在根本上所讨论的是,使用内燃机废热来运行热电元件,例如塞贝克元件。由此,能够提高内燃机的总效率。尤其是所提供的热电元件的成本和结构上的耗费到目前为止阻碍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DE 10 2006 055 120描述了一种热电薄膜,这种热电薄膜由于其特性能保持在高温状态,并且此外,具有足够的机械柔韧性同样可以用于施加到弯曲的或者成角的面上。根据本发明的热电薄膜定义为依据DE 10 2006 055 120 A1的薄膜。该薄膜至少在合适的实施方式中具有足够的耐热性,用于利用热的废气作为热源来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内燃机的废气冷却器,借助该废气冷却器可将废气的热能部分地转换成一种高价值的能量形式。
该任务对于开头提到的换热器而言依据本发明以涉及权利要求1特征部分的特征来解决。
通过以柔韧的热电薄膜覆盖壁,能够成本低廉且有效地将大面积的热电元件布置在发动机的废气流中。因为废气冷却器通常已经出于其它原因诸如用于减少有害物质的废气再循环而进行了设置,除了薄膜的和必要时用于馈送从薄膜获得的电流的控制电子机构的制备外,在车载系统中几乎没有出现额外的结构上的耗费。同时,废气在这样的废气冷却器中流经特别大的流道表面或者说壁,从而使得能够产生高电功率。此外,通过冷却流体为热电元件提供高效的且限定的散热。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流体是冷却剂回路的液态冷却剂,由此,在高冷却功率的同时得到特别大的局部温度差。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废气冷却器构造为管壳式换热器,其中,壁分别构造为多个换热管中一个换热管的管壁。在本发明的一种可作为选择的实施方式中,废气冷却器构造为板式换热器,其中,壁分别构造为换热器堆叠板的面。不管是换热管的情况下还是在堆叠板的情况下,柔韧的热电薄膜都可以简单并且可靠地施加到导热的表面上或者布置在废气和冷却流体之间的壁上。
在通常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电热薄膜至少在废气侧施加在壁上。由此,在薄膜的相反而置的表面之间可获得特别大的温度差进而获得特别高的效率。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特征由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以及由从属权利要求来得出。
附图说明
下面,对按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加以描述并且借助于附图来详细阐释。
图1示出依据本发明的废气冷却器的部分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示出的废气冷却器构造为管壳式换热器,在管壳式换热器中,多个分别构造成流动路径1a的平行的换热管1布置在冷却剂流过的壳体或者说水套3内。换热管1由车辆内燃机的废气流过,用于将废气的热量通过换热管1的壁传递到冷却剂处。随后,将被冷却的废气至少部分地在入口侧输送至内燃机,例如以便在柴油机中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
在换热管1的废气侧的内侧上分别施加有柔韧的热电薄膜2。在此,薄膜2与换热管的壁处于尽可能良好的热接触。根据薄膜的设计,例如可通过面式钎焊而在热和机械方面构成接触。
薄膜在设置的接触部位(未示出)处进行电接触,从而使得这些薄膜在运行废气冷却器时可获得电能。该能量可存储到车辆的电路中,为此,必要时应设置有相应的调整电子机构。
根据需求,也可以多个薄膜相叠地布置,并且作为选择或补充地,在换热管的冷却剂侧上同样可以设置有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贝洱两合公司,未经贝洱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09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