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血液净化装置及其预充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80150387.6 | 申请日: | 2009-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5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丰田将弘;竹内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机装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A61M1/14 | 分类号: | A61M1/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 11216 | 代理人: | 刘激扬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血液 净化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采用透析器的透析治疗等场合,一边使患者的血液进行体外循环,一边对其进行净化的血液净化装置及其预充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在透析治疗时,采用使已提取的患者血液进行体外循环,再将其返回到体内的血液回路,该血液回路主要由例如可与具有中空丝膜的透析器(血液净化机构)连接的动脉侧血液回路和静脉侧血液回路构成。在该动脉侧血液回路和静脉侧血液回路的各前端安装动脉侧穿刺针和静脉侧穿刺针,分别穿刺患者,进行透析治疗中的血液的体外循环。
其中,在动脉侧血液回路中,设置蠕动性的血液泵,通过驱动该血液泵,将血液从患者的体内送入透析器侧,另一方面,在动脉侧血液回路和静脉侧血液回路中,连接动脉侧滴注器和静脉侧滴注器,在除泡后将血液返回到患者的体内。
另外,形成下述的方案,其中,在动脉侧血液回路的血液泵的上游侧(即,动脉侧穿刺针侧)在预充或血液返回时等的场合,通过T型管等而连接于供给生理食盐液的预充液供给线(生理食盐液线),在透析治疗前,将生理食盐液流入而填充于血液回路和与该血液回路连接的滴注器等的组成部件中,进行预充,并且对在透析治疗后残留于血液回路等中的残留血液和生理食盐液进行置换,将该残留血液返回到患者,由此,将血液返回。另外,具有预充液供给线的透析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被公开。
特别是,针对预充作业,采用图14和图15进行具体说明。图中标号103表示作为血液净化机构的透析器,在其内部形成使患者的血液流通的血液流路,和使透析液流通的透析液流路。然而,在血液流路的两端形成血液导入口a,其与设置血液泵104的动脉侧血液回路101连接,导入血液;血液导出口b,其与静脉侧血液回路102连接,导出血液,并且在透析液流路的两端形成透析液导入口c,其与透析液导入线107连接,导入透析液;透析液导出口d,其与透析液排出线108连接,导出透析液。
在透析治疗前,通过驱动血液泵,将生理食盐液袋105内的生理食盐液(预充液)通过预充液供给线106,供给到动脉侧血液回路101。此时,按照血液导出口b朝向上方的方式设置透析器103,将从血液导入口a导入的生理食盐液从血液导出口b导出,由此,一边使生理食盐液在该透析器103内的血液流路和血液回路中流通,一边进行填充(参照图14)。
然后,一边夹持预充液供给线106,一边将透析器103的上下进行反转,按照血液导入口a朝向上方的方式设置该透析器103(参照图15)。接着,将透析液从透析液导入线107导入,使其在透析液流路中流通,然后,一边将其从透析液排出线108而排出,一边将其填充于该透析液流路中。由此,与血液流路连接,进行透析液流路侧的预充处理。
即,在通过生理食盐液对血液流路进行预充时,由于该血液流路内的气泡朝向上方移动,故必须使血液导出口b朝向上方,将其导出到静脉侧血液回路102侧,将气泡排出,相对该情况,在该状态,通过透析液而对透析流路将要进行预充的场合,透析液从上方朝向下方流动,其方向与气泡的移动方向相反,由此,将上下反转,使透析液从下方朝向上方流动,这样,确保气泡的顺利的移动,可进行更加确实的气泡排出。
然而,在上述的血液净化装置中,由于在血液流路侧的预充后,进行透析液流路侧的预充之前,必须将透析器103上下反转,故具有对应的预充的作业步骤增加,预充时间加长的问题。如果预充时间增加,则具有使治疗开始时间延迟,对于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来说,负担增强的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那样,提出有下述的技术,其依次进行处于将动脉侧血液回路前端和静脉侧血液回路前端连接的状态,使预充液(生理食盐液)依靠自重填充于静脉侧血液回路中的初始注入步骤;使血液泵正转,沿正向使预充液流动,将其从由静脉侧血液回路的滴注器延伸的溢流线排出的溢流步骤;使血液泵反转,沿与溢流步骤相反的方向使预充液流动的反向再循环处理步骤。按照该已有技术,可一边维持透析器的血液导入口朝向上方的状态,一边进行预充处理,可简化预充作业,可使该作业的自动化处理容易。
已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934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6/0731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机装株式会社,未经日机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03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表面带槽管、其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脊椎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