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拉线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45851.2 | 申请日: | 2009-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9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岩间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永木精机 |
主分类号: | H02G1/04 | 分类号: | H02G1/04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28 | 代理人: | 李迎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对电线等线状体进行拉设的拉线作业中使用的拉线器。
背景技术
作为在电线杆之间等拉设高架线的方法,如专利文献1的记载所示,首先将拉线器主体部固定在电线杆上,然后,利用钢丝等将夹线器和拉线器连结,利用所连结的夹线器夹持高架线的自由端。然后,通过操作拉线器主体的棘轮手柄,将钢丝等卷绕在拉线器主体部上,由此将高架线的自由端侧向电线杆侧牵拉并保持。
即,为了牵拉高架线,需要拉线器对与夹线器连结的钢丝等进行卷绕,由于在卷绕时对拉线器作用较强的牵拉反作用力,所以要求拉线器的所有部件具有较高的刚性。为了满足对拉线器的各部件所要求的高刚性,必然使拉线器的重量变重。但是,拉线作业是在电线杆的上部等高空进行的手工作业,拉线器变重使得作业人员的作业效率降低。
在实际的高架线工程中,将拉线器以及夹线器安装在电线杆上,首先利用夹线器夹持高架线,利用拉线器将夹持有高架线的夹线器手动拉近,进行牵拉高架线的作业,从而拉设高架线。
因此,作业人员必须将较重的拉线器举起至电线杆上部,并且在不易立足的高空使用较重的拉线器进行作业。使用这种较重的拉线器进行的作业,不仅使作业效率降低,而且非常危险。因此,从提高作业效率以及作业人员安全的角度出发,要求拉线器的轻量化。
图9是表示现有的拉线器的一个例子的图。图9所示的拉线器具有用于在卷绕时对钢丝进行引导的大致U字型的钢丝引导部件(24),使得钢丝的卷绕均匀。但是,由于设置钢丝引导部,所以存在部件个数增加、组装工时增加的问题。另外,如上述所示,由于要求拉线器轻量化,所以还存在下述问题,即,因需要钢丝引导部件(24)及用于支撑钢丝引导部件的接合部而导致重量变重。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5-258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拉线器,其可以减少部件个数,减少组装工时,并且可以在维持刚性的同时实现轻量化,实现拉线作业时的作业效率及安全性的提高。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由下述结构构成。
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本发明的拉线器具有:主体部,其具有相对配置的一对框板;卷筒,其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一对框板的间隙中;卷绕单元,其使该卷筒旋转;以及线状部件,其以可以卷绕在所述卷筒上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卷筒上,该拉线器的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一对引导部,该一对引导部对所述线状部件的卷绕进行引导,所述引导部是将所述框板的线状部件入口侧端部向缩小所述间隙的方向弯折而形成的。
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本发明的拉线器具有:主体部,其具有相对配置的一对框板;卷筒,其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一对框板的间隙中;卷绕单元,其使该卷筒旋转;以及线状部件,其以可以卷绕在所述卷筒上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卷筒上,该拉线器的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一对引导部,该一对引导部对所述线状部件的卷绕进行引导,所述引导部是在所述框板的线状部件入口侧端部处安装辊而形成的。
另外,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本发明的拉线器的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引导部具有随着远离所述线状部件的进入部而使彼此的间隙变宽的扩宽部。
另外,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本发明的拉线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形成为,随着远离所述进入部而向所述线状部件卷绕时的移动方向倾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发明,由于拉线器具有:主体部,其具有相对配置的一对框板;卷筒,其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一对框板的间隙中;卷绕单元,其使该卷筒旋转;以及线状部件,其以可以卷绕在所述卷筒上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卷筒上,所述主体部具有一对引导部,该一对引导部对所述线状部件的卷绕进行引导,所述引导部是将所述框板的线状部件入口侧端部向缩小所述间隙的方向弯折而形成的,因此,无需使用用于对线状部件进行引导的其他部件,就可以将线状部件均匀地卷绕。
因此,本发明所涉及的拉线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下述等优点,即,可以减少部件个数,并可以减少拉线器的组装工时。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拉线器可以在维持拉线器主体部的刚性的同时,实现紧凑化、轻量化。另外,通过使用本发明的轻量化的拉线器,得到下述等效果,即,可以提高电线杆上部等的作业人员的作业效率以及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永木精机,未经株式会社永木精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458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携带式鼻腔持续给药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通气鼻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