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照明装置的光导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43069.7 | 申请日: | 2009-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2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G·康扎蒂;H·韦恩格特纳;P·斯瓦洛夫斯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AL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1/00 | 分类号: | B60Q1/00;F21S8/12;G02B27/09;G02B6/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董华林 |
地址: | 奥地利*** | 国省代码: | 奥地利;A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照明 装置 元件 | ||
1.用于照明装置的光导元件,该光导元件在主轴线的方向上伸长,并且该光导元件具有横向于纵向方向的光入射面和横向于纵向方向的照射的光出射面以及两个或更多个上下叠置的光导体,其特征在于,各个光导体(12)的壁的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局部区域被设有结构和/或被变黑。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导元件,其特征在于,设有结构的和/或变黑的区域基本上在各个光导体(12)的整个长度(L)上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光导元件,其特征在于,上下叠置的光导体(12)中的至少两个间接或直接彼此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光导元件,其特征在于,各个光导体(12)的壁的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优选与设有结构的和/或变黑的区域相对的局部区域做成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的光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导体(12)在光的可见光谱范围中是基本上透明的实心体,优选玻璃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的光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导元件具有多于10个、优选多于20个上下叠置的光导体(12)。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的光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导体(12)构造成棱柱形、优选长方体形。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光导元件,其特征在于,设有结构的和/或变黑的区域设置在各个光导体(12)的一个纵向面上、优选设置在矩形横截面的下侧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之一的光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导体(12)的壁的设有结构的区域在横截面中具有锯齿轮廓。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光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轮廓具有3°~45°、优选3°~10°的齿倾角(γ1)。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之一的光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壁的设有结构的区域在横截面中具有弯曲的轮廓。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之一的光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壁的设有结构的区域在横截面中具有规律的几何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之一的光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导体(12)的壁的局部区域、优选设有结构的区域至少局部地磨毛漫反射,表面粗糙度在0.01μm和20μm之间、优选约为0.4μm。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之一的光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导体(12)的壁的局部区域、优选设有结构的区域设有表面粗糙度在5nm和400nm之间的纳米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之一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壁设有结构和/或变黑通过多个上下叠置的薄层(薄膜)实现。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上下叠置的薄层具有至少两个干涉层和至少两个吸收层,优选所述干涉层和吸收层交替设置,并且吸收层对于可见光谱的光是至少部分吸收的,干涉层对于可见光谱的光是基本上能穿透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层基本上由金属制成并且所述干涉层基本上由金属氧化物制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之一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在光导体的设有结构的区域上设置纳米结构,在所述壁的局部区域上设置多个光栅。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之一的光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9、9′)的深度(dA)和光导体(12)的横截面最小伸展尺寸(H)的比值小于1∶25、优选小于1∶50。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之一的光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导体(12)的横截面最小伸展尺寸(H)和光导体(12)的长度(L)的比值小于1∶25、优选小于1∶60。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之一的光导元件,其特征在于,各光导体(12)的长度(L)成阶梯形递增,各阶梯设置在光出射面(3)上。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之一的光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出射面(3)和/或光入射面(1)具有光学处理的、优选抛光成平面的或研磨成非球面的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AL系统有限公司,未经AL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4306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产生最少量废水的二羧酸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电压控制型温度补偿晶体振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