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苯基的环己胺衍生物和伴随中枢神经障碍的疾病的治疗药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42551.9 | 申请日: | 2009-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7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三田四郎;小林直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爱慕知科学 |
主分类号: | C07C211/40 | 分类号: | C07C211/40;A61K31/137;A61K31/138;A61K31/145;A61K31/47;A61P9/10;A61P25/00;A61P25/14;A61P25/16;A61P25/28;A61P43/00;C07C217/16;C07C21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丁香兰;庞东成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苯基 环己胺 衍生物 伴随 中枢神经 障碍 疾病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新型Sigma受体配位体有用的新型含苯基的环己胺衍生物和以该化合物为有效成分的伴随中枢神经障碍的疾病的治疗药,详细地说,涉及新型含苯基的环己胺衍生物和以该化合物为有效成分的用于治疗或预防所述症状的药物组合物、以及施用该有效成分的伴随中枢神经障碍的疾病的治疗或预防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Sigma受体配位体通过对存在于中枢神经细胞等的Sigma受体起作用而发挥各种生理学功能。现在,Sigma受体已知存在2个亚型,通过药理学研究、行动学研究等,已知其中Sigma 1受体主要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近年来,已知Sigma 1受体与以精神分裂症、痴呆症、抑郁症等为首的各种中枢神经障碍有关。而且,期待对Sigma受体具有强的亲和性的化合物可有效用作伴随中枢神经障碍的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痴呆症、抑郁症、帕金森氏病、亨丁顿舞蹈症、多发性硬化症等)等的治疗剂。
另一方面,根据最近的研究,逐渐获得了这样的认识:Sigma受体参与的药理作用是Sigma受体参与并促进神经组织的再生和成熟化而产生的作用。即,例如专利文献1中暗示,在将大脑中动脉结扎阻止血流而人工制造的脑梗塞模型大鼠中,Sigma受体与脑神经障碍后的运动功能恢复有关,并且公开了,对Sigma受体显示强的亲和性的化合物可有效用作伴随脑梗塞、脑挫伤、脊髓损伤等中枢神经障碍的治疗剂。
顺便提及,已知N-(甲基、乙基或丙基)-N-取代环己胺衍生物的一种作为Sigma受体配位体发挥作用,作为这样的化合物,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例如N-乙基-N-(2-苯基乙基)环己胺衍生物(例如N-乙基-N-[2-(3,4-二氯苯基乙基)]-2-(1-吡咯烷基)环己胺等)。这些化合物具有在N取代环己胺环上结合有1-吡咯烷基的结构。但是,专利文献2既没有公开具有苯硫基的环己胺衍生物,也没有公开仅具有一个结合在环己基环上的胺结构的含苯基的环己胺衍生物。并且,具有对Sigma受体的高的亲和性且能够促进中枢神经细胞的再生和成熟化的公知化合物不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0020483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5739158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鉴于上述现状,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作为新型Sigma受体配位体有用的新型含苯基的环己胺衍生物和以该化合物为有效成分的伴随中枢神经障碍的疾病的治疗药。特别是提供对Sigma受体具有高的亲和性且能够促进中枢神经细胞的再生、成熟化的新型化合物、以及治疗或预防方法。
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人对化合物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结果发现了被认作为Sigma受体激动剂的一系列新型化合物,该化合物具备含有苯基和环己胺基或相当于其衍生基团的结构这样的共同特征。即,本发明涉及下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
式中,X、Y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三卤甲基、二卤甲基、单卤甲基、甲氧基、羟基或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R1、R2、R3、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碳原子数为1~3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R1、R2分别有两个以上时,分别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R5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2~4的亚烷基,所述亚烷基与环己基环的与氮原子结合的碳以外的碳结合形成环。n为2~6的整数。Z表示硫原子、碳原子或氧原子。
本发明的一方式中,上述化合物为下述[2]~[12]中的任一化合物(各自也可称为化合物[2]、化合物[12]等)或其可药用盐。
[2]N-(2-(苯硫基)乙基)-N-乙基环己胺
[3]N-(2-苯硫基)乙基十氢喹啉
[4]N-[2-(3-三氟甲基)苯硫基]乙基-N-乙基环己胺
[5]N-[2-(3-二氟甲基)苯硫基]乙基-N-乙基环己胺
[6]N-[2-(3,4-二甲氧基)苯硫基]乙基-N-乙基环己胺
[7]N-[2-(4-氟苯硫基)乙基]-N-乙基环己胺
[8]N-(3-苯基丙基)-N-乙基环己胺
[9]N-[3-(4-甲氧基苯基)丙基]-N-乙基环己胺
[10]N-[3-(4-氟苯基)丙基]-N-乙基环己胺
[11]N-乙基-N-[2-(4-氟苯氧基)乙基]环己胺
[12]N-乙基-N-(2-苯氧基乙基)环己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爱慕知科学,未经株式会社爱慕知科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425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