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陶瓷电极材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41881.6 | 申请日: | 2009-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74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藤正督;高桥实;刘景军;渡边秀夫;白井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B1/18 | 分类号: | H01B1/18;B01J23/755;C04B35/00;C04B38/06;C04B41/85;C04B41/88;C25B11/04;C25B11/06;C25B11/12;H01B13/00;H01M4/86;H01M4/88;H01M4/9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周欣;陈建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 电极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陶瓷电极材,其特征在于,其由陶瓷烧结体构成,所述陶瓷烧结体通过在陶瓷粒子间形成由具有碳原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还原烧成物构成的三维网状的导电通路而成,所述陶瓷电极材的体积电阻率小于0.2Ω·cm,并且具有与石墨或玻璃质碳体同等或其以上的耐蚀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电极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烧成物为导电性的碳,所述陶瓷烧结体的碳成分含有率为0.3质量%以上且1.7质量%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陶瓷电极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粒子由无机氧化物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陶瓷电极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氧化物为氧化铝。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陶瓷电极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烧结体通过担载由金属、金属化合物、金属氧化物或它们中的2种以上的混合物构成的微粒而具有催化性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陶瓷电极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烧结体为多孔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陶瓷电极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为选自铂、镍、钯、金中的至少1种,
所述金属氧化物为选自氧化钛、氧化锌中的至少1种,
所述金属化合物为选自硫化镉、钛酸锶中的至少1种。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陶瓷电极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化合物为乙烯基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烯烃系树脂、苯乙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卤代烯烃系树脂、二烯系树脂、醚系树脂、硫化物系树脂、酰亚胺系树脂、亚胺系树脂、苯撑系树脂或环氧系树脂。
9.一种陶瓷电极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陶瓷电极材的制造方法,
将在分子中具有碳原子的聚合性物质的至少1种配合在陶瓷原料中而成的组合物注入到成型模具内,在所述成型模具内使所述聚合性物质聚合,从而形成所述聚合性物质的聚合物即高分子化合物均匀存在的成型体,
然后,通过在不含氮气的不活泼性气体的气氛下,将所述成型体还原烧成,从而得到陶瓷烧结体,并且在构成所得到的所述陶瓷烧结体的陶瓷粒子间以三维网状形成由所述高分子化合物的还原烧成物形成的导电通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陶瓷电极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聚合性物质,使用能聚合的单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陶瓷电极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聚合性物质,使用所述单体和交联性单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陶瓷电极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为乙烯基系不饱和单体。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陶瓷电极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水系浆料的形态调制所述组合物,并且使用亲水性或水溶性物质作为所述聚合性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工业大学,未经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4188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移动付费器
- 下一篇: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和双组分显影剂